401 有些事並非大家想象的那樣(1 / 2)

第405章?有些事並非大家想象的那樣

《機遇與挑戰:中國電影政策對話》的論壇還在繼續,但是現場的人都已經淩亂,當然也有個彆的人很是輕鬆愉悅的,比如王司長。

他這個政策法規司的司長剛開始被那兩個文藝導演批判,還有兩搞政策研究的也列出了種種不好的政策,搞得他有點灰頭土臉,仿佛是在指責他們政策法規司這些年都不乾人事一般,都沒有做過任何實事一般。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他們每天對照著全球各國的優秀製度一遍遍的研究與地對照,但是他們很無奈的發現如果要照搬國外的製度那麼就直接否定了國內的法律,有些否定甚至是最高法的規定。

那這樣的政策還怎麼製定?所以很多的東西正如何方所說國外的不一定適用於國內,這完全不一樣啊。

“有些人還是會不服我剛才說的話,他們會認為國外就是開放,他們允許批判。我還是那句話,有本事去美國批判一下資本主義試試看,有本事去美國批判一下他們的法官終身製試試看,有本事去美國批判一下猶太人試試看,有本事去美國批判一下同性戀試試看,有本事去美國批判一下大麻試試看,有本事去英國批判一下君主製試試看……

有很多在美國都是不能批判的,為什麼在美國很多不能批判你們不覺得這是製約是落後,到了中國規定有些東西不能瞎批判你們就覺得這是製約是落後了?

同樣的事同樣的法規在你們的心中為什麼會有兩套標準呢?美西方的就是對的,中國的就是落後的,這到底是什麼心理?”

麵對何方的質疑全場暫時說不上話來,不過何方也沒有繼續批評,因為說多了沒意義。

“我沒來之前,我以為這個電影政策對話是在幫總局來落實好一些細則問題的,但我到了這裡才發現這是在全麵批判中國電影政策的,這讓我覺得很不理解。

在我認為,中國電影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國產電影的產業基礎設施、技術能力、科技化水平、現代化管理,每一樣都有了質的提升。

從09年的年票房市場的幾十億增長到14年的年票房市場的500多億,這不依賴於好的電影政策哪來的增長?以前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電影院的座椅以及觀影環境如何?現在又如何?這是不是依賴於市場的發展與政策的利好?

以前我們拍個電影連台攝影機都是歐美淘汰的第二第三代機器,現在我們使用的設備、特效公司與好萊塢齊肩,這不是因為市場的發展與政策改變?

以前我們的院線管理、票房虛報、宣發做假、藝人無才無德等等行業亂象現在得以改善,這不是政策的改變是什麼?這不是現代化管理是什麼?

所以,無論我們從哪個維度去看,我們的都是在進步,都是在改變。但是,在這個進步與改變當中,文藝電影分不到蛋糕了,然後就跳出來說政策製度了他們的發展了。

我就想說,你們拍文藝電影自己不與時俱進,不提升自己的創意與技術,你怪不斷改進的市場與政策乾嘛?你們落後了你們還有意見怪行業前進的步伐太快?”

何方一連串的反問直接說得其他人不知道怎麼接話了,但是剛剛被氣昏了頭的W導演也是理清了一下思路,立馬提出問題。

“這些年的電影發展那隻是針對商業電影的發展,我們的意思是政策不要隻顧了商業電影,而忘了文藝電影。商業電影與文藝電影就如同人的兩條腿,隻發展一條腿廢了另一條腿的做法是不利於整體電影發展的。”

“那是什麼製度了文藝電影的發展?一味的怪審核政策嗎?當年商業電影發展時,與現在的審核政策有什麼大的區彆?沒有。商業電影並沒有去抱怨政策,而是去練內功,把電影故事講好,質量做好,一樣的可以做好電影。”何方反駁。

“不對,何導,你不要偷換概念。商業電影靠的是商業元素賺錢,而文藝電影靠的是批判為主,政策不準批判了,那文藝電影還怎麼發展?這就好比不允商業電影使用特效使用明星一樣,那商業電影還怎麼發展?”W導演反駁道。

“你的意思是你們吃的就是靠批判吃飯的,如果政策限製了你們批判你們就沒辦法生存了?那我想問一下我的《單身動物園》批判了沒有?我的《烈日灼心》批判了沒有?為什麼我的電影不僅拿到了獎還能通過國內的審查?

明明可以既能做到你們說的批判還能通過審查的,你們不去想著拍一些既能審查通過又有批判的電影,就老想著利用政策放開拍些極端的電影。這些年來你們自己看看三大電影節上有多少是通過批判歐洲政權而得獎的?

他們自己都不允許這類電影獲獎,就隻會讓你們來批判。真以為他們就比我們完美到幾百上千倍嗎?落後的君主製還在歐洲存在呢,他們卻天天對著全世界喊人人平等,普世價值,為什麼他們不批判他們不平等的貴族與君主製度?為什麼他們還有王室,還有爵位?

大家稍微動動腦子都能明白他們提倡的批判是讓美西方以外的國家批判自己不好,然後他們來歌頌自己很美好這麼一個套路,然後你們還在這一個個的上套。”

何方輕蔑的掃了大家一眼,意思是你們都是沒腦子的人,還自詡為清醒者、精英。

“何方導演,既然你這麼說,那你告訴我文藝電影搞批判我們該怎麼拍?”A導演憤憤的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