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島國能看到嗎?”
“當然能,全球同步上映的。”
“哇,能全球同步上映,這麼厲害?”
何方笑了笑,對於中國電影會搞這麼大聲勢這確實讓木城雪戶驚訝,中國這個窮鄰居突然搞出了全球同步上映的科幻電影了,換成任何一個島國人都會驚訝一下的。
稍作驚訝後,木城雪戶笑了下然後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那準備出多少錢買我的版權?”木城雪戶見對方有這個實力之後,就準備真正的談版權的事宜。
“我當然希望越低越好,關鍵是看你想多少錢賣,看你的價格我能不能接受。”何方說道。
“抱歉,我對國際版權買賣的行情實在不了解,要不你說一個價格,回頭我找人問問合不合理,你看怎麼樣?”木城雪戶說道。
何方聳了聳肩,“行,沒問題。那我跟你說個好萊塢的標準吧,在好萊塢大片的劇本費一般是50萬到200萬美元不等,但這指的是已經成熟的劇本,並不等於是未開發的版權。一般版權隻會是劇本費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也就是我這邊給你的報價是30萬美元。你可以去找人去好萊塢資詢一下,看我給的公不公道。”
何方說到這木城雪戶眼中稍稍放了一下光,但很快被他掩餓下去了。
“好吧,我會認真考慮的。”
“當然,你最好在未來的一個月內給我們答複,因為晚了我們的電影計劃可能會改變。我們正在全球搜羅好的故事,《銃夢》是我們看中的故事之一,這些天我們會在島國約談好幾個作家的。”
何方及時的提醒道。
木城雪戶點了點頭,“行,那我知道了,不管會不會賣,我都會跟你們溝通的。”
“很好,這是我的名片,回頭你可以通過上麵的聯係方式聯係我。”
“行。”
……
何方為什麼給《殺戮輪回》開一百萬,而給《銃夢》隻開三十萬?
原因很簡單,有人搶的才值錢,沒有人搶的什麼也不是。他報價個3萬美元,如果木城雪戶是個窮鬼的話他也會賣的。
隻不過經過他們的調查,十萬二十萬美元才有可能讓木城雪戶這種身價的人產生興趣,三十萬已經是個很心動的價格了。
所以何方才一次性給到他一個心動的價格,他也不想去玩什麼拉據戰,有些東西越早落實越好,他又不是缺這幾萬十萬美元的人。
跟木城雪戶談完,基本上此次島國之行的任務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在島國好好玩一天,元旦當天就回國,到了一月份就有的忙了,因為《環太平洋》要全球宣傳了,在何方看來這才是他真正全球征戰的第一部電影。
之前的什麼《單身動物園》、《入侵華爾街》以及正在上映的《人類清除計劃》都不能算是他在全球上映的重要電影,因為這些電影票房成功與失敗與否對他產生不了太大價值,價值有,但不會大。
隻有像《環太平洋》這樣的大片全球上映並成功,那才叫他邁出了重要一步。
就在他在暢想未來吧,這《人類清除計劃》的全球票房也出爐了,北美對《人類清除計劃》的評價也出爐了。
先說一下評價。
爛番茄上對《人類清除計劃》的新鮮指數是首日65%,而爆米花指數為61%,第一天上映這個分數不能作準的,但至少首日是及格了,還算好。
爛番茄上的評論算是好壞參半吧,特彆是頂級評論家們的評論更是如此,兩極分化。
比如:
莎拉·馬歇爾就給出了低分1.5分(總分是5分):“儘管願意為觀眾提供大量的暴力、噪音和恐怖,但《人類清除計劃》卻奇怪地缺乏活力,不值得推薦,中國何拍出了一部低分作品,再如此下去不知道他以後的作品還能不能值得期待。”
坎迪斯·弗雷德裡克打出了3分:“雖然這部電影努力充實這個相當反烏托邦的概念(現在幾乎每部未來主義電影都有),但它成功地抓住了懸念和浪漫的暴力眼光。”
拉魯什卡·伊萬·紮德打出了3.5分:“美國對槍支的癡迷可能會讓它陷入一種有趣而又令人深感不安的未來,電影給出了一個看似合理卻喪失道德底線的解決方案,或許這是要警告人們,我們必須要重新審視我們的方案了,千萬不能淪落到電影裡的地步。”
塔莎·羅賓遜打了1.5分:“本應是一部緊張刺激的驚悚片,卻演變成一部冗長的長篇大論,並定期進行責罵講座。”
彼得·豪厄爾打出了4.5分:“這是一部很有腦洞的電影,首先不得不承認這個設定非常的棒,相當完美。它批評了我們麵對暴力束手無策後的愚蠢方法-將暴力合法化。另外,電影以一個中產家庭的遭遇為展開點非常好,我看到了人性善與惡,以及最後女主人對殺戮失去的耐心。”
……
而另一個網站IMDb給出的首日評分是6.7分(總分10分),而此網站上點讚最高的評論是這麼一條:
《[人類清除計劃]偉大的概念,不那麼偉大的電影》,評分6分:“作為捕食者,人類天生就有殺戮的本能,但社會迫使我們以“文明”的方式生活來壓抑這些感受……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概念電影,它探索了一個未來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一年中所有的犯罪行為都被允許在一個晚上發生……”
……
這些都是《人類清除計劃》在北美的觀眾中的反饋,隻能說一般,但是它的票房卻一點都不差。其實這並不奇怪,去看北美的Cult電影,評分基本上都不高,但有些票房卻賣的很好。
北美的觀眾很奇怪,哪怕他們覺得這樣的電影故事有瑕庇,他們也願意去看,而且票房不差。似乎什麼評分真的隻是一個參考,或者有的人根本連參考不參考,隻要他們有興趣就會去買單,原因很簡單,隻要是R級片就會有一些觀眾喜歡進電影院看。
《人類清除計劃》北美總共開畫2536塊熒幕,首日票房拿到了677.5萬美元,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如果能在這個聖誕及元旦假期中一直保持下去,放映專家給出的意見是北美票房能拿到超過7500萬美元。
除了北美,全球其它地區表現一般,總共才拿到400萬美元不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R級片,在大部分的國家得不到大麵積的上映,隻有少部分的公映。
但是這個數據傳回到國內卻是又炸了鍋,國內的媒體與影迷們嗨了。
《[人類清除計劃]北美首日票房677.5萬美元,全球其它地區400萬美元》
《何方新電影低調上映,卻在票房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開門紅》
《北美市場看好[人類清除計劃]的未來,認為票房可望達到7500萬美元》
《有多少人期望何方走下神壇,可惜他又成功了》
《為什麼何方一直罵美國卻一直能經北美賺到票房?》
《何方給美國觀眾灌了什麼迷魂湯?難道他們看不出何方在罵他們嗎?》
《好萊塢八年經曆,讓了解美國市場的何方取得了成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