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因為導演拍戲不按既定的進度拍,要麼拍的慢,要麼拍著拍著加戲、改戲之類的原因。
最後這種導演中心製的電影被拍的成本巨大不說,還被導演加戲改戲搞得麵目全非,完整的故事都剪不出來了,然後成了爛片。
90年代到21世紀前十年,好多的國產爛片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可有些人還在那裡為導演中心製洗地,說什麼時代是這樣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產物,導演中心製在那個時代才是最適合中國電影的方式。
說這話的純粹是沒有深入調研中國電影爛片叢生的根本原因的,隻是為了為導演中心製洗地而洗地。
也是變相的為了為文藝電影洗地而洗地,認導演中心製就等同於文藝電影,實際上製片人中心製也是可以拍文藝片的。
……
扯得有些遠,說了不說教的,隻是偶爾有感而發。
既然何方穿過來之後說要搞電影工業化嘛,那就要從底層邏輯中開始慢慢的改變中國的電影製作流程。
劇本圍讀花了整個劇組將近五天的時間,每個人都記了有許多的注意事項。
當然,演員也是在這段時間內進行了合練,當自己的出場時該怎麼表演,而對方會怎麼樣,導演也會適時的指導一下,告訴每個演員在這場戲中的情緒點是什麼,該注意的表演方式是什麼。
這樣的實操讓進修班的40個學生受益匪淺,同時也不斷的提出他們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良好的氛圍。
《入侵華爾街》隻有35天的拍攝時間,所以到了6月1日就正式開拍。
電影的背景在紐約,但是拍攝地卻在洛杉磯,他們有拍攝方案,可以用後期手段替換成紐約。
在洛杉磯拍主要是為了省成本,因為可以節省一大筆劇組人員的住宿費與交通費。
好萊塢的劇組很多都是拍完戲回家住的,而不是像中國一樣集體住劇組酒店。
另外,他們都是八小時工作製,拍完就走人。
還有周末有假期,不會給你加班。
如果去紐約拍戲,那麼這些額外的費用都需要劇組承擔,所以除非是預算充足,一般的情況下不會選離開洛杉磯的拍攝。
“好了,各單位準備就緒。攝影開機,錄音開機,場記打拍……”
何方坐在監視器前拿著對講機喊道,“action!”
……
《入侵華爾街》具體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大概是這樣的:
吉姆是一名退役的特種兵,在紐約做一名普通的鈔票押運公司的保安,工作之餘和幾個窮哥們吃吃漢堡喝個小酒,過著不富裕但平靜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切都變了,他摯愛的妻子身患重病,患上了奇怪的癌症,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療。醫療保險超額要自付大筆的醫藥費。
作為覆蓋缺口,保險公司拒絕賠付這種罕見的病例。
保險公司拒賠付導致他沒辦法,隻好刷信用卡支付。
但信用卡支付也支撐不住了,於是吉姆想動用積蓄,這個積蓄是他退役時軍隊發放的一筆一次性退役費。當時吉姆就把這筆退役費去買了積金,因為這樣好讓錢生錢,在西方許多人都是這麼做的。
可卻讓吉姆沒想到的是,他收到基金投資不動產連續虧損的消息。這種買賣基金就是那種股市有風險,買賣有賺有賠,不可能隻賺不賠。而吉姆的積蓄就是這麼隻賠不賺沒了,他的基金經紀人也隻能一攤手表示無能為力。
但這還沒有結束,由於華爾街的金融家操縱金融市場,導致吉姆投資的金融產品不但沒有賺錢,反倒欠了銀行一筆巨款。
這特麼的有天理麼?自己的積蓄全被那些金融投機份子賺走了不說,還要讓自己賠錢。
這時候律師出場,聲稱可以替他打贏官司,不用還債,但本金損失了,而且還要一大筆律師費。吉姆的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
最終卻又過了苛刻的期限,導致吉姆失去所擁有一切。
由於欠下一大筆款,他的信用卡已經爆雷,像他這樣信用不佳的人在職場是不受待見的,特彆是押鈔這種保安公司更是。
於是,他失業了,遭到了保安公司的辭退,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
妻子得癌症,自己的信用卡刷爆了,積蓄還被人給虧了,虧了不說還倒欠錢。現在好了,連工作也沒有了。
而就在他回家的路上,他的妻子在家中絕望地自殺了。
一切的打擊終於擊垮了吉姆,是誰導致他變成這樣的?沒錯,就是這該死的資本主義,就是那些吸血的保險公司以及金融公司。
在充滿憤怒下,吉姆開始覺醒他特種兵的技能,他一個個的殺死了那些令他墜入深淵的吸血蟲們……
電影由始而終是一部悲劇,講述了美國一個勤勤懇懇的普通勞動者先是因病致貧,又被經紀人,律師,華爾街的銀行家,檢察官蛇鼠一窩殘酷地壓榨,最終家破人亡的慘劇。吉姆勇敢的用他自己的方法懲罰那些華爾街的寄生蟲。
……
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大家擔心這片拍出來能不能上映的問題,這是妥妥的揭露美國的黑暗麵啊。
這也
是揭示了為什麼一個好好的美國公民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就會瞬間淪為破產者,淪為一個社會失信者,然後最後成為流浪漢。
當然,這看起來隻是特例,事實上這種情況會在美國愈演愈烈的,因為資本是貪婪無度的,而財富是有限的。
所以,富人要繼續賺錢,就隻能從打工人那不斷的薅。
電影裡的吉姆是個退役的特種兵,但是大部分的普能人沒這個能力能拿起槍去殺了那些吸血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