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談低成本電影怎麼做到製作上商業與精致,就拿《孤島驚魂》他們探討了一圈。
當製作成本與周期的限製下,如何做到製作的精良,以及讓商業元素還不落下的。
何方就把他之前跟幾個演員說的內容說了一遍,就是如何利用運動鏡頭,利用光影,利用道具,利用中景與小全景鏡頭去擾亂觀眾的視野,去掩蓋低成本及演員演技的不足。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的表演方式有問題的?”錢琳對這個很感興趣。
“不能說有問題,隻能說我們現在的拍攝手法對新人演員很不友好。新人演員不可能演技很合格的,但是導演動不動就卡一個近景或特寫鏡頭在新人演員臉上,你說他們能演出來嗎?那全是破碇啊。關鍵是我們的導演學的全是使用固定鏡頭拍電影,最多用到軌道推一下,或者搖臂去搖個俯拍。固定鏡頭用多了就會讓電影畫麵十分的穩定,沒有變化,這時的觀從精力全在演員的臉上,演員的表演上。因為觀眾隻會注意在固定的環境去看動的能引起他們注意的畫麵。”
“其實這是一個死循環,想要控製成本,你就得用一些新人演員,成名太貴用不起。可是你一旦用了新人演員,新人演員演技上就全是問題,你的電影質量就會下降,然後就拍成了爛片。但是,你不用新人演員,新人演員靠什麼來提升?演技是熬年齡能熬出來的嗎?低成本電影出不了頭,新人演員出不了頭,其實是我們的拍攝模式出問題了。”
錢琳聽著何方的這個解讀,她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後默默地喝著啤酒。
這看起來好簡單的商業電影,還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
比如陳凱歌他就玩不轉,比如第六代導演們拍文藝片可以但就是玩不轉商業片。因為他們總喜歡在電影裡麵加一些他們個人的‘思想’,給電影注入一種‘靈魂’,這往往就把電影給搞錯了方向。
在他們眼中簡單的商業片竟成了高水平文藝導演都玩不轉的東西,這裡麵的問題看樣子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當然,我所說到的這隻是在創作上的一些區彆,實際上有很多的方麵都是不同的。比如這剪輯,換成國內的導演會想要死命的要剪輯權,恨不得自己就化作剪輯師來剪電影。在好萊塢導演也想要剪輯權,但是這種可能性少之又少,很簡單,導演集編、導、剪三權為一的時候就是違背了商業電影的創作規律。商業電影不是作者電影,不需要導
演拚命的向觀眾灌輸什麼‘思想’與‘靈魂’。”
“另外,就說這個以製片人為中心製吧,這會讓整個劇組的預算更為合理。你看我這部《孤島驚魂》為什麼製作費隻有300萬,但是裡麵的道具、場景、燈光、美術、服化都不差?因為我沒有扣各部門應有預算,就我們這片,燈光設備預算有八萬,基本上能用的燈我們都用上了。所以,你看我們鏡頭中的光影絕對沒有偷工減料塑料感。再說,這美術置景與道具,其實我們根本沒有相就的預算,但是我把有限的錢用在了總分需要體現的場景與道具上,為了節省成本,我們能借景的就借景,但必須要出現的畫麵我一定會讓置景與道具做得約對的到位。”
“還有服化,我聽說在國內的300萬製作成本的電影,服化一般都是借或者是在市場上買便宜貨。但我們沒有含糊的,我們是拉讚助拉的高檔貨。絕不會讓觀眾一看就覺得劣質。”
“當然,這些製作上的理念,可能就是讓我們隻用了三百萬就能拍出讓人挑不出大毛病的電影。換成國內,我聽說《瘋狂的石頭》也是花了三百多萬,但是你看一下他們的畫麵與質量,跟我們這個能比嗎?”
何方並不是想吹牛,也不是想秀他在好萊塢學到的商業手段的優越感,他隻是想消除一下BJ電影人對他的偏見。
畢竟,他又不是回來要跟BJ的電影人打擂台,他隻了想拍電影賺錢。又不想推廣與發揚什麼商業電影理論,他不是理論派,他是務實派。
芒果衛視為什麼能成功?因為湖南人務實,觀眾想看什麼我們製作什麼。當然也不能一味的迎合,一味的迎合那就是歧路,那觀眾還想看午夜節目呢,難道就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