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軍工人在了解外星文明飛行器的誘導方式後,第一時間升級導彈戰鬥部的當量與殺傷元。哨兵偏移的光學誘餌距離有限,隻要能覆蓋投影的距離,就能完美的解決殺傷問題,是與反輻射導彈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解!
嘀嘀嘀...PL11A導引頭眼中隻有自己所鐘愛的哨兵,平麵成像牢牢的“記住”它們的熱源特征。
舵機調整舵麵,徑直向著熱源信號衝了上去,等待熱源信號進入殺傷半徑。
麵對麵飛行的導彈和哨兵不到20秒就交錯在一起,紅外導引頭確定熱源信號在殺傷範圍內後,引爆加量的戰鬥部。
兩團耀眼的火光在天空中出現,數以千計的殺傷元向著周圍籠罩,在如同玻璃破碎的聲響中,兩架哨兵機體受損,失去控製向著下方海麵墜落,速度越來越快,機體不斷的旋轉,最終過載似乎超過機體的承受能力,砰的一下在空中碎裂開來,變成片片“雪花”向著下方墜落。
“報告指揮員,PL11A擊毀目標2,剩餘目標:3!”
指揮員看著屏幕上被咬尾的赤狐-2,目光掃過態勢圖,另外兩架從山東號起飛,早就在附近待命的J15T正在以1.2M的速度逼近戰場,然而卻遲遲沒有發射導彈。
因為類型1的電磁雜波原因,很難聯絡與其近距離接觸的己方戰機,這也是為什麼這次任務隻派劉駿一人上去的原因,失去聯絡就相當於斷開指揮鏈路,從整體變為各自為戰的情況,哪怕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飛行員之間有默契存在,但也同樣會影響作戰效能,而且很容易造成誤傷!
另外,IFF識彆原理是二次監視雷達,簡稱SSR,在近距離下雷達被乾擾,造成IFF失效,就像是老美的軍艦把自己飛機打下來一樣,IFF出問題是致命的。
目前來看效果不錯的反輻射導彈,通常不配備IFF係統,因為其任務是攻擊敵方雷達,而非識彆敵我目標。隻能通過信號特征識彆、數據庫支持和人工乾預,反輻射導彈能夠確保攻擊目標的準確性,但通信被乾擾的情況下,導彈自己去決定打誰,和抽獎沒什麼區彆。
這也是為什麼給劉駿配的任務都是用來測試中距彈,一旦雙方重疊,就會進入視距內戰鬥(WVR),向著正在與友軍近距離格鬥的敵人發射導彈...想來安東星無數被友軍打下來的飛行員血壓已經高了。
“赤狐-2能甩掉身後目標麼?”老首長透過玻璃看向態勢圖,沉聲問道。
一旁的技術員推了一下眼鏡,看了一眼雙方的速度,大聲說道:“報告指揮員!類型1從目前我們所獲取的情報來看,其速度上限為1馬赫,是不是其最大速度還不清楚,以當前情報判斷,赤狐-2可以脫離。”
老首長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這一點在智庫評估的時候就做好了預測。
“一旦有危險,立刻介入!”老首長指示道。
“是!”
老首長目光不斷盯著重疊在一起的4個目標,微微沉額。
遠在千裡之外...
轟隆!炸雷在空中響起,音爆雲出現在J15中段機身上。
劉駿伸手握住操縱杆,飛鯊以20°的角度向下俯衝,緊盯著座艙內的後視鏡,當然看後視鏡也是訓練本能,在腦海中他可以清楚的“看”到身後3架哨兵的位置。
3000米外...
雙方的距離在不斷拉開...
大概是因為J15比對方重一些?俯衝情況下,質量大還是有些優勢的。
【高度15000...】
【高度1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