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鳴哥楞了一下,他…不是很清楚…
“投資銀行…”沈旭東本來想解釋一下,想了想:“算了,我也不解釋了,你說的韓都衣舍我知道…但我投資的東西基本跟文娛產業相關,因為我是做這行的…其他行業,我不太懂!”
……
小鳴哥說了半天Star?VC,說的都是他們幾個投資了韓都衣舍…
韓都衣舍崛起於淘寶時代,而剛興起的淘寶商戶極少,韓都衣舍依靠自己獨創的小組製,能夠快速上新,快速翻單。在那個SKU極度缺乏的年代,韓都衣舍就是神。
每天甚至能有50個新款上新,再加上韓風在中國的流行,因而造就了韓都衣舍的輝煌。
沒什麼用,限韓令一來,所謂的韓流就流行不起來了…
另一方麵,現在淘寶不是缺SKU的年代了。靠堆砌SKU已經迎合不了市場了。
現在消費者有充足的款式選擇,韓都衣舍賴以生存的快速出款就不再有優勢。
簡而言之,跟不上時代!
對於這些明星來說,VC本就是眾多投資方式中的一種罷了。
他們早年買樓、開餐館,後來發現太累來錢又慢;
就開始買股票,比如買華宜的股票,本就是公司藝人,就當員工持股了是不?
那麼錢再多點該怎麼整呢?
拿出來一部分錢交給一個靠譜的朋友做點天使不挺好的嘛?
施瓦辛格還是穀歌的股東呢!
當然,由明星成立的基金則一定是站在聚光燈之下,這個對於品牌的早期推廣是非常有利的——相當於借助明星本身的知名度打廣告!
其實,圈內藝人從商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餐廳、酒吧、服裝店等風險小的領域作為切口;
第二階段,成立自己的影視相關公司,與自身主業形
成產業鏈閉環;
第三階段,如任泉般設立投資公司,向更多新興領域進發…
一般來說,餐飲因投資較少、風險相對較小,成為明星開店首選,占全部明星店的六成。
其中,火鍋因標準化程度高、盈利能力強,占明星店餐飲業態的13%。陳赫、任泉、黃磊等人都開過火鍋店,但明星往往疏於管理,且價格因名人效應普遍高於普通餐廳,最終很多關停…
第二階段的投資影視公司對於明星來說還是專業人做專業事兒,能夠打通自身產業鏈,為主業添磚加瓦。
比如黃壘跟何炅共同持股的風火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參與了《麻煩家族》、《深夜食堂》、《向往的生活》等多個影視項目的投資…
第三階段的明星就沒有那麼得心應手了,攻讀MBA專心做商人的任泉尚有負麵纏身,其他明星跨界投資更是一片狼藉…
最典型的就是李亜朋,成立了中書控股、中書酒店管理、中書雅集貿易等多家“中書係”公司後,卻在盲目殺入房地產行業後欠債4000萬元,至今仍在還債中。
各種翻車事件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明星沒有金剛鑽卻攬了瓷器活兒。
包括這個Star?VC,韓都衣舍、明星衣櫥,全都屬於失敗的投資!
尤其是之後的“融360”——上市不到兩年時間便被央視“3·15晚會”點名批評。
後來,黃博、章紫怡、李蓮花、黃小鳴等人相繼退出Star?VC…
很正常,明星跨界大多數是利用身份光環作為吸引投資人或標的企業的手段,在專業知識、能力和經驗方麵並無優勢。
甚至不排除部分明星是受他人鼓動而投身其中,當經營或市場環境出現變化,明星無法有效應對,便容易爆出各種問題。
本質上對任何行業都缺乏足夠的研究分析能力,投資覆蓋也是包羅萬象,這不但會導致更多風險,也因為領域紛雜無法凸顯優勢。
而且,他們的明星效應除了光環也有負麵作用——一旦出現問題會比普通企業承受更多輿論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