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過後,雞鳴城外,又有幾千之數的大匈士兵前來作餌。
他們大搖大擺地遊走在城東十裡開外,來回折返,一如既往地,想著要把城內的駐軍主力引出來。
而這一次,上邊終於是傳下了命令,城內駐軍從東、北、南門,分三路出動。南、北兩路警戒掩護,負責鉗製堵截埋伏支援的敵軍,東門出動的部隊,正麵接敵,力求全殲,速戰速決。
一聲令下,三座城門大開,三路部隊迅疾出動。
這段時間來,敵人常常跑到城外來晃悠,叫陣聲不絕於耳,中間更有甚者,脫掉褲子朝著雞鳴城方向撒尿謾罵,極其囂張。
奈何大越這邊早早的就得到了禁令,讓城內駐軍隱忍不發,嚴禁私自出城接戰。
其實大越邊軍心裡早就憋屈得不行,積攢了一肚子的火氣,無論是武將還是普通士卒,都恨不得衝出城去發泄怒火。
所以,當今天迎戰的命令傳下來後,他們一個個摩拳擦掌,顯得極為興奮。
城內駐軍今天之所以要一改以往的謹慎態度,選擇主動出擊,其實也是有自已的考量。
一來,敵人隔三差五過來引誘,而城內的駐軍卻死活不上套,就像是一隻縮頭烏龜般,始終不肯露頭。今天輪到過來作餌的這支部隊,想著是例行任務,多半又會像前幾次一樣,無非是走走過場,其實準備並不充裕。
就如同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空有一副絕世的容顏,但卻對著一個瞎子拋媚眼,一次兩次可能還會走點心,等到回數多了,知道對麵看不見,瞧不著,拋到第七次、第八次的時候,也難免會草草地應付了事。
雞鳴城這邊,經過偵察就發現,不但今天這支作餌的部隊,攜帶用於野戰的軍械嚴重不足,就連附近一些個負責埋伏合圍的部隊,都還匆匆沒有到位。
又經過一番縝密的推演,雞鳴城這邊覺得,隻要東門正麵出擊的部隊動作足夠快,便極有可能真的吃下這支敵人,讓對麵肉包子打狗,有來無回。
二來,這段時間的邊境局勢上,大越一直占據守勢,又被敵人叫陣謾罵無數,也迫切地需要一場局部戰役的勝利來一改頹勢,提振軍心士氣。
而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考量便是,如何將之前謀劃好的,那支三萬騎兵的襲擾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出雞鳴城去。上頭的大人們曾為此想疼了腦袋,卻發現眼下正是一個好機會。
既然敵人每天都要過來挑釁生事兒,那就索性配合配合,添點柴,澆點油,製造出一場更大的混亂,再在混亂中找到機會。
如今敵人軍隊全線壓境,背後腹地布防空虛。
敵人的胃口更是不小,已經將一部分的兵力都部署到了雞鳴城南邊的方向,欲要切斷城內駐軍後撤和待援的路線,要將雞鳴城打造成一座孤城,想著整個吞下。
等到雞鳴城外一番接戰,勢必會牽動四周的敵軍前往戰場增援,緊接著,雞鳴城周邊,便會陷入短暫的混亂。
隻要看準時機,找準空隙,擺脫掉雞鳴城周邊的包圍和封鎖,那三萬騎兵就能悄無聲息地,摸到大匈王朝大後方去。
所以,三萬騎兵向北突襲,實屬一出其不意的妙招。
等到他們深入到了敵人的腹地之內,到時就算是暴露行蹤,憑借著自身的機動性,也能讓回援的敵人,大概率地跟在他們身後一路吃灰。
......
————————————
城外殺喊聲大起,又足足等了一個時辰後,終於有探馬入城來報。
隨即,雞鳴城北門再次洞開,有三萬騎兵魚貫而出,一路向北。
許青白的崔嵬營,千騎當先,如同一支利箭上的箭頭,疾射向大匈腹地。
身後廝殺聲漸行漸遠,三萬騎兵部隊順利突破了雞鳴城周邊的封鎖,神不知鬼不覺地溜了出來。
蛟龍入海。
許青白領著崔嵬營在前,因行軍速度上要比身後的大部隊更快一些,便率先脫離了大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