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蜀地美酒,我等喝不得?(1 / 2)

天子寧有種 皇三皮 3744 字 2個月前

“唉,我把郭召帶了出去,卻沒把他帶回來……”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後要是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我,力所能及的我絕不推辭……”

內殿直的生活區,李奕帶著馬仁瑀找到郭召一家住的草房,給他家人送來二十貫錢,以及兩匹細布。

郭召的父親已經故去,如今隻有老娘尚且在世。

除此之外,他有個兄長,可惜早逝,還有個姐姐,已經嫁人。

在郭召沒死在高平前,他一家五口住在這裡,老娘、妻子和一個五歲的女兒,以及剛出生的幼子。

“二郎他沒福氣,怪不得將軍。軍中已經發了撫恤,老婦怎麼能要將軍的錢財。”

郭召的老娘四十出頭的年紀,但窮苦人家的都早衰,頭發已經白了大半,身子也有些佝僂。

老婦人臉上滿是傷感,說什麼也不收李奕送來的東西。

旁邊站著的是郭召媳婦,年紀和郭氏相仿,長相還算乾淨周正,懷裡抱著剛滿月的幼子,一個勁的掉眼淚。

李奕見此情景,也不再多說,帶著馬仁瑀進入屋內,徑直把財物放在桌上,然後對著郭召的靈位拜了幾拜。

人死了連屍首都見不到,一家人隻能衝著空蕩的靈位傷心。

想想都讓人覺得心裡不太好受。

而像郭家的這種情況,不說整個禁軍,就是內殿直各部都有許多,上次出征內殿直的傷亡確實很大。

隨後,李奕和馬仁瑀離開了郭召一家住的地方。

“我知道奕哥兒仁義,可也不能到處送錢,禁軍死了那麼些人,你把家底掏空也送不完。”

聽著馬仁瑀的話,李奕默然無語。

或許在這個時代的很多人看來,自己某些時候做事顯得婦人之仁,不太像是一個殺伐果斷的武夫。

比如在石州救下那群老弱婦孺之後,還特意給她們安排後路。

又比如答應將死之人的遺願,把陳小娘帶回東京養在身邊。

以及班師回朝後拿自己的錢去補貼這些傷亡將士的家人。

種種行為,彆說是外人,就連身邊親近的馬仁瑀等人,大概也很難理解。

但李奕這麼做,一方麵是為了收買人心,另一方麵也是出於內心的同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再者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若李奕隻想當個瀟灑一天是一天的武夫,他自然可以隨波逐流不用考慮太多。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武夫都是這般心態。

但爬到了如今的地位,李奕所想所求的是更遠大的前程。

自古以來,能成大事者,先不論能力如何,都必須要有一個廣闊的胸懷。

說句俗的,這就叫格局!

對於如今的李奕來說,錢財寶物也就那麼回事,該花就花,不用舍不得。

反而是像郭召這些陣亡的將士,他們的家人很需要錢財過活,李奕能幫自然就幫一把。

正所謂,人的名,樹的影。

或許你現在的良善和仁義,將來會成為助你更進一步的階梯,也說不定呢?

“對了,你知道哪裡能買到好一點的酒。”

李奕騎上馬轉頭看向馬仁瑀,說著他又補充道,“就是喝起來烈一點的那種,越烈越好。”

說到哪裡有好酒,這是馬仁瑀的強項,他想了想道:“外城東市街有家酒鋪,有門路從蜀地弄來一些好酒,咱們可以到那問問。”

說著,他又有些好奇道:“奕哥兒,你問這乾嘛?難道真的想通了,想要練練酒量?”

李奕反問道:“難道買酒非要用來喝嗎?”

“酒不喝買來乾嘛?”

“彆廢話了,走,去那酒鋪看看。”

說走就走,兩人當即騎馬趕了過去。

馬仁瑀所說的酒鋪,位於東市街的龍津河邊,距離早飯鋪子不遠。

酒鋪的門麵倒是挺大,前麵三間聯房,後麵還帶一個小院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