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內殿直都指揮使!?(1 / 2)

天子寧有種 皇三皮 3765 字 2個月前

聽聞後周軍大捷的消息。

先前跟隨樊何二人一起臨陣脫逃的士兵又逐漸返回,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

樊愛能和何徽同樣也帶著數十騎厚著臉皮回來了。

柴榮下令把這群人都給繳械關押起來,但卻沒急著去處理他們。

或許柴榮也有點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處置這幫人。

畢竟這些人裡有不少都是侍衛親軍的中高級將領,若是全都一股腦給砍了,害怕會引起軍心不穩。

隨後,柴榮下令大軍在高平修整一天。

同時他又挑選了北漢降兵數千人組成效順指揮,讓前武勝行軍司馬唐景思率領,戍守淮上。

而其餘的兩千多降兵則給予路費和衣食全部遣返北漢。

不過此刻,李奕已經沒心思去關注這些事了。

因為郭召死了……他死在了睡夢中,再也沒有醒過來。

或許在夢裡他回到了東京,帶著賞賜和榮譽,高興的和家人們相擁歡慶。

“希望你下輩子投個好胎……”

李奕去送了郭召最後一程,在他的屍身被泥土徹底掩埋前,默默的在心底祝願了一句。

大概是被郭召的死給刺激到了,李奕突然很想念遠在東京的郭氏,以及夏津的舅舅一家。

這一世的親人既是他的牽掛,也是支撐他奮勇向前的信念。

就像他這一戰拿命拚來的軍功,若是沒有家人能跟他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那該有多悲哀啊……

由於郭召這檔子事的影響,一整個下午李奕的心情都有著沉重。

直到第二天大軍開拔的時候,他才算是緩過勁來。

……

三月二十五,後周大軍到達潞州,柴榮下令就地修整幾日。

一路奔波近半個月,又經過一場大戰,大夥兒終於能好好歇歇了。

禁軍大部隊駐紮在潞州城外,小部分殿前軍的親衛跟著皇帝入了城。

李奕所屬的內殿直便是其中一支。

說起來,高平一戰中內殿直出力極大,損失同樣也不小,人員折損近半。

就連都指揮使王匡業都戰死了,暫時由內殿直都虞侯率領剩下人馬。

一般情況下,一支部隊的主將是都指揮使,其次是副都指揮使,然後再是都虞侯。

副都指揮使和都虞侯都算是副職,不過前者比後者的地位稍高。

但通常一支部隊隻任命一個副職,要麼是副都指揮使,要麼就是都虞侯。

二者很少會同時存在。

甚至少數部隊隻有一個都指揮使,其餘兩個副職都會空著。

畢竟要留著位置給下麵的人升遷,大夥兒拚死拚活總要有個盼頭。

當天夜裡。

皇帝柴榮召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到行宮營帳內徹夜長談。

也不知兩人都談了一些什麼,第二天一大早,柴榮下令禁軍諸部在城外營地集合。

隨後,又命人將樊愛能和何徽以及他們麾下所部七十餘人捆綁起來。

柴榮當眾對樊何二人斥責道:“你們都是幾朝的老將,卻在戰陣上望風而逃,如何對得起先帝的器重栽培?”

“朕看你們不是打不過,分明是把朕當做奇貨可居,打算賣給那劉崇罷了!”

“來人……把他們都拖下去斬首示眾!”

處置完了樊何等人之後。

柴榮又下令把當時右路軍中投降北漢主、口呼萬歲的那兩千餘步兵,全部處死。

一時間,殺得人頭滾滾。

“這些慫貨砍得好,正好給咱們立了功的騰點位置出來。”

回營的路上,馬仁瑀為此叫好,這家夥從戰事結束以來,一直惦記著封賞的事。

對於馬仁瑀的話,李奕不置可否。

在他看來,柴榮砍了樊何等人沒問題,畢竟軍法嚴苛,身為將領臨陣脫逃,也算死有餘辜。

但那跪地投降的兩千多步兵卻未必全都該死。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主將和騎兵部隊都跑了,指望已經被衝散的步兵對抗張元徽率領的北漢鐵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