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跟著幾個相熟的,小時候玩的不錯的小兄弟們聊天打屁一會兒,沈方,沈坤回到了家。
老媽這會兒正在客廳裡和沈琴看著電視呢,外來媳婦本地郎。一旁還有範小胖,陳慧林陪著。
這戲額,本地人都挺愛看的。還是那誰,劉人妻的成名作。這戲是真的長,具體有多長4000多集。對沒錯4000多集!!!!
這部立足廣東本土的情景劇,於2000年播出,本來是打算拍60集的,誰知道。一經播出,直接拿下了40點的收視率。這是什麼概念,廣東有4成人口在看這個劇。
可以說,這部劇是許多”老廣”的集體回憶,其反映時代真實,從中可以了解到千禧年後廣東的社會變遷,其塑造人物立體鮮活,即使是配角也都鮮明有特色。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部粵語教學片,因為全劇都是講粵語的,可以學到地地道道的粵語。
香蘭學廣州話
鮮明的時代特征
西關大屋、茶餐廳、珠江邊等等,《外來》的拍攝場景多是這些地方,而這些場景的廣東元素是最濃的,尤其是西關大屋,裡麵的趟櫳門、天井、閣樓呀,都是很有傳統韻味的廣東建築,可見劇組對傳統的還原度是很高的,能充分展現真實的老廣生活,可以感受到劇組對觀眾的尊重。
西關大屋
趟櫳門
汝好茶餐廳
除了場景布置,最體現劇組用心的是該劇的主題內核。因為是情景劇,該劇隻在周六日晚上播出,一般是把一個主題分為上下集,用短小精悍的故事闡述一個主題。
其主題最能體現時代性。比如第11集《被俘有線網》,就講了有線電視的興起,電視頻道越來越豐富,康家幾個媳婦為看電視“大戰”一番。還有第19集的《信息時代》,圍繞新的通訊工具——傳呼機(call機)和手機展開故事。劇中出現的空調、電視機、傳呼機、手機,表明人物身份、財產情況的同時,也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中國科技的變化速度之快。
第19集《信息時代》的主角——傳呼機
時代性的另一個表現,則是千禧年後的社會變遷中,人的流動。天南海北的人就像小溪流一樣流入廣東這條寬廣而包容的大河,而全劇的故事其實就是圍繞這一點展開的——外來的媳婦嫁入廣東。除了潮汕媳婦二嫂,其他三位媳婦來自河南、上海,甚至美國。故事就從康伯生日宴上四位兒媳的出場徐徐展開,為我們展現廣東人對待外地人的從排斥到接受,再到尊重平等的態度變化。
編劇的意圖大概也是希望呈現出南粵大地上,那些為廣東的繁榮騰飛做出巨大貢獻的無數個外地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有的像香蘭一樣踏實勤奮,有點像阿嬋一樣埋頭實乾,有的像幸子一樣時尚又精明,有的像戴安娜一樣遠離故土卻熱愛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