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會兒,餘耀在畫麵上做了個虛刮的手勢,而後又將手輕輕擺了擺。
上官雨會意,點頭表示認可。
餘耀做虛刮的手勢,意思是這幅畫不可能是宋畫。之所以做這個手勢,是因為但凡宋代和更早的老畫,墨跡上,會有一層“白霜”,但湊近諦視,卻又好像沒有了,如果刮一下,會發現確實刮不下東西來。
這種“白霜”的成因很複雜,但卻是鑒定行家們公認的。
作偽宋畫,高手都會想辦法做上這層“白霜”,在清末民國的時候,一般是用香灰,吹散、附著、固化。但是這種辦法,經不起刮,刮一刮或者擦拭之後,會有黑亮的變化。
如今作偽的手段越來越高明,會有很多化學手法,越來越逼近真品。
但是這幅畫上,卻沒有這層“白霜”。
所以,餘耀才做了這個動作,表示肯定不是宋畫。這種動作並不需要默契,隻要不是外行,肯定能明白。
餘耀的動作幅度不大,而且很快,但中年人就在旁邊,也注意到了,立即開口,“你倆還打暗語啊?”
餘耀應道,“都是鑒定上的事兒,沒彆的。”
中年人似乎還想再說,但卻又忍住了。
餘耀和上官雨都看完之後,上官雨走到一邊去喝了口水,餘耀則問道,“不知道您打算多少錢出手?”
“你先說是不是宋畫?”中年人卻反問道。
餘耀笑了笑,“你先報價不好麼?就算我覺得不是,能接受你的價位不就行了?就算我覺得是,價格談不攏,一樣收不了。”
“不,沒有相同的基礎,價兒沒法兒談。這畫我已經走過好幾家店了,都是這麼談的。”
此時,上官雨喝完了水,卻沒有湊上來,而是站在稍遠的地方靜靜看著。這東西餘耀肯定已經看明白了,而且他自己又不想收,所以就沒必要多話了。而餘耀想收,肯定也是為了做生意,不是因為自己中意。
“那你走過的這些店,有說是宋畫的麼?”餘耀淡淡問道。
“你不用管這個。”
這幅畫,如果價格合適,的確是值得收的。因為這是一幅元末明初的作品,同時呢,不管是構圖和章法,還是筆法和墨色、設彩,都是學宋人手法,算是一種摹古的作品。有年份,有特點,八尺大立軸,重新修繕裝裱下不難賣。
不過,因為是摹古,又沒有題跋、落款、鈐印,很難判斷出作者。
“這不是宋畫。”餘耀沉吟一番之後,還是說了實話。雖然一時“承認”是宋畫更容易問出價格,但隱患更大。
“那你說是什麼年代的?”中年人追問。
“你是來賣東西的,不是來讓我鑒定的,這個我肯定不能說。不過我看您直言快語的,就多補一句,肯定比宋畫晚。”
中年人一聽,立即將畫卷了起來,重新包上原先裹的軟麻紙,又裝進了長布包裡。
餘耀心道,看來這是不賣了。這畫值得收,但要是中年人這麼杠,餘耀也不會太上趕著。
結果,中年人收起來之後,卻沒走,而是直接問道,“那你多少錢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