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葉家的劫難
至於剩下的兩人。
羅敏生大智若愚,這個人的性格知道自己哪些事情能乾哪些事情不能乾,也知道那些是紅線不可逾越,也是值得培養的大才。
方展博更不必說了,自己對他及他老婆算是有兩次救命之恩,又間接替他報了家仇,他是對自己忠心耿耿。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老婆“小猶太”在亞洲能讓他心有牽掛。
聰明如他一定不會做出令人失望的事情出來。
最後自己又額外上了一層保險,三名生化士兵既是保護他們的保鏢,又是自己的眼線監視他們。
就這樣三方監督製度+合適的人選+眼線算是能把米國站看到嚴嚴實實,滴水不漏。
不是蔣天恩沒有那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氣量,而是在未來幾百億米金收益下千萬不要嘗試著考驗人性。
蔣氏集團現在賬麵現金流是560億港幣也就是60億米金。
本次他準備為米國站預留40億米金的子彈。
其中三十億米金做空米債券,剩餘的十億米金則趁今年米股大跌瘋狂掃貨一些未來的績優股!
想到這,蔣天恩拿出文件夾,裡麵有一些投資名單。
他開玩笑的對著方展博說道:“裡麵是發財密碼,想賺錢可以跟著投資。”
方展博打開文件件。
隻見上麵羅列了二十隻不同行業的米國股票。
戴爾電腦(電腦製造商)、U(廣播電台)、best?buy(零售業)、微軟(納斯達克科技股)、嘉信理財(券商)、NBTV(維生素及食品供應商)、W(通信技術)、AMGN(生物技術)、prepaid(律所)、英特爾(半導體—)、家得寶(建築材料供應商)、PAYX(工資報表軟件服務)、DG(零售商)、哈雷戴維森(摩托生產商)、Gap(服裝零售商)、史泰博(辦公用品)、西部銀行/波多黎各(銀行業)、MDT(藥品供應商)、ZION9銀行)、LOW(建材供應商)。
(PS:如果那位老哥有幸穿越米國九十年代,什麼也不要做無腦投資以上公司,千禧年以後就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
(其實內地也有大牛股,但怕和諧大神的存在,乾脆忽略過去。)
上麵是九十年代一直持續千禧年最亮眼的大牛股。
收益率是按第一往下排。最高的是戴爾電腦,投入1美元十年累計收益可達890美元。
最少的是LOW,投入1美元十年累計收益可達15.2美元也就是十五倍收益。
有人說既然戴爾收益那麼高為什麼不全投入裡麵?
市場流通的股票就那麼多,並不是你有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展博,上麵的股票無論有什麼利空的消息都不要管,無腦掃貨!”
方展博掃了一眼,除了有些是聽過的,其餘一概沒聽說過,雖然他心中有疑問老板是怎麼知道這些神奇的公司,但千言萬語最終變成一句話:“老板,我知!”
就是未來一年亞洲龍的投資方案定下了基調。
港股以期約的方式看空恒指,今年不看個股。
米國那裡提前大半年資金潛伏起來做空米債,剩餘的資金用於價值投資。
“展博,華業銀行的股份現在收購怎麼樣了。”蔣天恩重新點燃一支香煙。
方展博當即介紹道:“老板我現在通過殼公司加上自持已經擁有了對方14.5%的股份。”
一說到這幾人又開始興奮起來。老板暗中吸納對方的股票雖然沒明說具體事由。
但聰慧的他們已經猜出老板的用意,那就是並購一家銀行。
開銀行是每一個金融人士的最終夢想。
能合法吸儲,利用他人的錢放貸賺取利差,這種錢是最安逸的!
香江本地銀行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當時經濟發展迅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於是,一些本地企業家開始創辦銀行,以滿足市場需求。最早的本地銀行是香港上海彙豐銀行,成立於1865年。此後,香港本地銀行的數量逐漸增多,其中包括渣打銀行、恒生銀行、東亞銀行等。
到了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正是香江人口規模急劇擴增的年代,單一的彙豐和渣打等銀行已經不能滿足民眾需求。
於是銀保監放寬銀行開辦的特許牌照。
那時民間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就連原來的地下錢莊搖身一變洗白上岸。
華業就是這樣的例子。
放開牌照雖然刺激了銀行業但這也造成了為了吸儲各個民間銀行私自調高利率。
為了收支平衡又把錢放給一些高風險項目。
結果可想而知。
又在經曆幾場金融危機下那些草根銀行紛紛破產。造成了嚴重社會動蕩。
於是七十年代後,香江銀監會就不在民間發牌照。
破產一家注銷一家。
於是經過幾十年的並購、破產。
除了那些外資、中資大銀行。<
br>
本土民間銀行隻剩下二十八家。
華業銀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民間銀行裡能排進前五。
在本港擁有大大小小儲蓄網點五十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