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說孔府藏書浩瀚,一人窮極一生也無法閱儘,真的嗎?”
緊隨馮永逸馬後的董立軒,身為儒門之後,對孔府的種種傳說自然多有耳聞,望著眼前巍峨的孔府,不禁發問。
實際上,孔府藏書的確切數量無人知曉,但包括董立軒在內,每個人都明白那確是畢生難儘的學問海洋。
此時此語,更多了幾分戲謔之意。
馮永逸並未接話,他身為一介武夫,對繁瑣文字跟聖賢之言並無太多興趣。
“傳令,大軍在距離孔府5裡處暫停,分兵四麵環繞孔府,挖掘壕溝,砍伐樹木構築障礙,一定確保叛賊無隙可乘。”
副將的聲音高亢,命令隨著風聲在曠野中回蕩。
如虎嘯山林,震人心魄。
響應這指令的是整齊劃一的,“遵命。”
響徹天際。
隨即,萬餘鐵騎重新整編為四路,逐步逼近孔府,而中軍則朝孔府大門外10裡的位置行進。
孔公鑒立於府門外高地之上。
一向溫和的笑容此刻收斂,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沉默。
他凝視著這支壯觀軍隊,心中波瀾起伏,目光流轉不息。
不久,一位身姿挺直,英氣勃
勃的武將來到眾人眼前。
此人正是名聲顯赫的北平都司指揮僉事馮永逸。
孔公鑒的目光與馮永逸相遇。
後者正端坐在馬背上,眼神冷靜地審視著孔府大門。
同時也不望向那位立於高地,投來探尋目光的孔家青年。
馮永逸嘴角勾起一絲輕蔑的笑。
“在下不諳文。”
“唯有手中兵刃相伴。”
“望君自重。”
馮永逸凝視孔府,低語飄散在微風中。
此言不經意間落入孔公鑒的耳畔。
“吾不曉文章,未識聖賢,但憑刀劍,願孔府安泰。”
經由董立軒藝術性的轉述,這句話對孔公鑒來說,無異於針紮般的刺耳。
反複品味,這番話似乎是在向孔府保證,讓孔家無需憂慮馮永逸口中的逆賊會帶來威脅。
然而,孔府外,一群原本觀賞田園風光的孔家子弟,此刻正憤怒地盯著逼近的大軍,眼裡滿是不甘與怒意。
這哪裡是友軍?
分明是威脅。
一名區區都司指揮也敢警告,傳承千年,尊崇至聖先師家族。
孔公鑒麵色微變,默默注視著從軍陣疾馳而至的傳令兵,即便他有20年的修養,胸中亦是波濤洶湧,怒意難平。
千年名門望族,何曾遭受如此羞辱?
縱使華夏大地曆經浮沉,孔家始終是這片土地上最古老,延續最久遠的家族。
強大如漢朝,消逝了。
輝煌似唐朝,滅亡了。
宋朝的歌舞升平,亦成過往。
曆史長河中,王朝更迭,唯獨孔府門庭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