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若咱在鳳陽有幾畝良田(2 / 2)

而自始至終,朱允熥的目光未曾掠過朱允炆半分。

他依舊思路清晰,語速平緩地道:“儘管現在大明子民皆能耕作,但將來人口繁衍,若疆土不變,我朱家又憑什麼養育億萬蒼生呢?”

“眼下,南疆之外即有土地一年豐收三次,那裡的人如同未開化的林間猴子,不知禮儀,懶惰成性,舍棄肥沃的土地,野外覓食。”

“我大明文教興盛,兵馬強壯,人口日益增長,怎能對這樣寶貴土地視而不見?”

“應派遣皇族鎮守寶地,大軍平定頑固勢力,讓百姓前去耕種,讓學府大儒教育邊陲之民,傳授中原禮儀之道。”

那廣袤無垠的無人認領之地,你們不想要嗎?

朱允熥話鋒一轉,巧妙地將儒家理念融入其中,透露出將儒家文化推廣至邊疆之外的想法。

他話語方落,背後的一眾皇室親王已然站出。

“父皇明鑒,兒臣鬥膽請願,願領旨南下,親率雄師,光複故疆,永固南陲。”

十三皇子朱桂跨步上前。

緊隨其後的朱楧,朱權,朱植,朱栴這五位皇子並肩而出,躬身行禮,拳心向前。

五位龍子齊聲請命,願赴南疆,誓守邊疆。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連朱元璋亦難掩訝異之色。

南疆,蛇蟲遍野,崇嶺險絕,瘴氣繚繞,自古便是罪臣流放之地,一般人若得嶺南之封,無異於遭貶。

而大明皇族,循祖製以來,除已分藩北疆,鎮守邊界的塞王外,其餘皆享膏腴之地。

今朝何故?

皇族子孫竟爭相請纓,願赴那荒僻南疆,踏上無人願往之路。

朱桂等五人倡議一出,更幼小的皇子們亦不甘落後,競相呼籲朱元璋將他們同樣封往南疆,誓要為大明收複疆土。

此乃窮兵黷武,意圖以武力治國乎?

劉三吾心頭一凜,急聲道:“陛下需知,國之根本在於社稷與萬民,征戰雖勇,未聞常勝不敗。大明立國24載,陛下披荊斬棘,方有今日之盛。”

“若南北雙線作戰,國庫將不堪重負,百姓亦將苦不堪言,大明盛世或將轉瞬即逝矣。”

陪同朱元璋而至的戶部尚書趙勉,聽劉三吾此言,忙不迭抱拳上前。

“陛下,近年來連番北伐,國庫已顯空虛,全賴陛下統籌帷幄,方保國家運行無礙。此時若再興南疆之戰,國庫必無法維係。”

見二人連連提出異議,朱允熥連忙接口道:“爺爺明鑒,孫兒明白當下我國正北伐不息,必然要先根除元人勢力。”

“南疆失地的收複雖急,卻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十三叔等人心係大明,勇於擔當,正是皇家的楷模,百姓心中的英雄,其精神自當大力弘揚。”

此刻,他已贏得諸多武將世家的青睞,並有大學者方孝孺為師,如能進一步贏得皇室叔輩們的認可和支持……

朱允熥的目光這才輕輕掠過站在朱元璋背後的朱允炆,意味深長。

朱允炆感應到那份注視,抬首望了望朱元璋,隨即步出隊列:“皇爺爺,南疆遠隔萬裡,若要發兵,後勤補給線漫長且艱險。”

“縱使國庫充盈,半數財力也可能消磨於路途。此等消耗,國庫恐難承其重,朝廷壓力倍增。”

語畢,他的目光不經意間掠過朱允熥,其中含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嘲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