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前宋就是前車之鑒,重武,前唐亦有史書為證。”
“而我大明,對文臣武將不可有任何偏頗,文武權衡,注重才能,才能穩定江山,惠及百姓。”
“二哥身為大明的宗室子弟,竟然重文輕武,難道是要讓我大明走前宋的衰敗之路嗎?”
“黃子澄,你身為東宮先生,不知其中厲害,為了一己私利,在學堂之上,大談重文輕武之言,你可配為人臣,為人師?”
“你剛才所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爭奪小利,棄國家大義於不顧之人,是誰?”
朱允熥說的有理有據,咬字清晰,清楚的傳進每個人的耳中。
朱允炆哪裡見過,一向懦弱膽小的三弟,今日竟然這般霸氣,早已被震的膛目結舌。
而黃子澄在朱允熥一聲聲中的黃子澄中,也被氣的臉色漲紅。
顫抖著手指向朱允熥。
“你,你放肆。”
“老夫要去麵見皇上,即便被罷官,也要為老夫尋求一個公道。”
黃子澄說完,就要朝學堂門口衝去。
就在這時,一道身影走進學堂。
“都住嘴。”
朱元璋臉色陰沉,身上的君王之氣,壓的眾人忍不住低頭。
朱標與朱棣跟在他身後,眼神冰冷的掃向學堂中的眾人。
朱標的怒氣不知是對誰而發。
朱棣眼中的殺意,卻是明晃晃的朝著黃子澄而去。
此人不是好人。
黃子澄見到朱元璋幾人,心中有幾分詫異。
當即對朱元璋幾人行禮,然後跪在地上道:
“皇上,太子,微臣剛剛遭允熥郡王這般誣蔑,授課一事,皇上和太子還是另選他人吧!”
朱允炆也反應了過來,跪地說道:
“皇爺爺,父親,三弟雖在學堂上妄議國事,言語冒犯到了先生,但念在他還年幼,還請皇爺爺隻是訓誡一下三弟,希望他以後不要再這般狂妄了。”
朱元璋冷笑一聲,讓朱允炆和黃子澄嚇了一跳,不敢再言語。
朱元璋連看都沒看朱允炆二人,反而頗有興趣的打量起了朱允熥。
他知道這個孫子,由於母妃早早離世,在東宮中長大,從小就膽小懦弱,十分低調。
今日卻言辭犀利,仿佛變了一個人一般。
他的見識,更是不像一個自小在皇宮中長大的孩子。
朱元璋心中喜不自勝,不過麵上卻十分平靜。
此時的朱允熥十分乖巧。
朱元璋見狀笑道:
“你小子不錯。”
沒等朱標開口,朱棣搶先道:
“允熥這般優秀,兒臣恭喜父皇,恭喜大哥。”
朱棣還記得昨日一事,今日又聽到這番言論,對朱允熥越發喜歡了。
他甚至想開口,求朱元璋和朱標,讓朱允熥跟著自己一起到北平。
朱標這時說道:
“你為何要與兄長,先生在學堂爭論?”
“住嘴。”
朱元璋嗬斥道。
朱標麵露茫然。
他做太子多年,都忘記上次是何時被父皇嗬斥了。
見父皇的注意力都在朱允熥身上,朱標的眼神閃了閃,多了一些考量,想訓斥朱允熥的話隻能暫時壓下。
朱元璋看向朱允熥道:
“允熥,抬起頭來。”
朱允熥做為一個現代人,但是見到朱元璋,心中還是忍不住一顫。
此時的朱元璋臉上帶著幾分滄桑,君王氣勢十分威嚴。
一身粗布麻衣,有些地方還打著小補丁,這件衣服他一定穿了很久。
與朱元璋對視片刻,朱允熥再次低頭。
“允熥見過皇爺爺,願皇爺爺龍體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