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地裡的事情差不多已經進入了正軌,現在種出來的菜一點都不擔心賣不出去,利潤最大的瓜果生意,現在又多出了藍天公司這一個穩定的大客戶,地裡的事情可以說的上蒸蒸日上了,平均下來,每天的利潤已經超過一萬塊錢了。
這還沒有加上水庫裡麵賣魚的收入,現在水庫裡麵的魚主要還是賣給縣城和附近鎮上的那些酒店,還有就是家裡辦酒席的那些人家,平均一天下來也能賣100多斤魚,有將近2000塊錢的收入。
這些收入裡麵,並沒有算入賣甲魚的錢,其實吳飛有用大概的算過一筆賬,賣甲魚的錢要比水庫賣魚的錢還要多上一半多。
不過現在這些事情,已經占用不了吳飛多少時間了。種菜的事情全部都是吳邦在經手,吳飛很少去管地裡的事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和老爸下網撈魚。
不過撈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早上,最多也就是兩個小時的事情,然後吳飛差不多就可以空閒下來了。
平時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拍一些種菜撈魚的視頻發給康柳,經過簡單的編輯以後,把那些視頻發布在抖音和朋友圈裡麵,經過一年多日積月累,關注康柳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隻是因為懷孕的緣故,康柳開一個網店賣貨的打算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實行。現在帶著兩個孩子,就更加沒有精力來做這一件時間了。
不過客棧已經裝修好好長一段時間了,到了3月份天氣暖和一點的時候,康柳終於決定讓客棧開始營業了。
4月1號,愚人節,是龍山客棧正式開始營業的日子,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首先想起的總是一部叫《龍門客棧》的電影。
其實吳飛開始的時候是打算把客棧取名叫做龍門客棧的,反正他也不怕拍那部電影的人跑來自己這個山疙瘩裡麵來找麻煩。
要是真的被人找麻煩,那也證明自己的客棧已經火了、出名了。
隻是康柳強烈反對吳飛的提議,最後還是把客棧的名字定為龍山客棧。其實吳飛還是堅持認為龍門開展要比龍山客棧來的好聽,而且聽起來要上檔次多了。
其實從三月初開始,吳飛和康柳就開始給客棧開業做準備了,而且客棧裝修改造的整個過程,也都被吳飛拍成了視頻,然後被康柳發布到了自己的抖音和朋友圈裡麵,被點擊的次數已經超過了十萬次,留言和點讚也不在少數。
在決定客棧開業以後,康柳專門把吳飛以前拍的有關於四合院的視頻,又重新剪輯了一遍,在一個視頻裡麵把四合院前後的變化全部都呈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