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母憑子貴(2 / 2)

長安圖 高月 3397 字 3個月前

想到這,李隆基道:“這次揚州大捷,如果沒有皇兄的全力支持,朕不可能發兵,也不會有最後的勝利,皇兄的功績不能抹殺,朕同意封李珣王爵。”

高力士又趁機道:“母憑子貴,三十八郎立下大功,他母親是不是也可以提升地位?”

李隆基心中很清楚武賢儀的無辜,也讓他內心對武賢儀很歉疚,這段時間一直喝著武賢儀的藥保養身體,他也在考慮晉升她的機會。

自從攝政王李成器的勢力退出皇宮,後妃封賞就和攝政王無關了,但李隆基又要考慮彆的嬪妃的感受,尤其是武惠妃。

所以他就算想提升武賢儀也需要充足的理由。

高力士倒是提醒他了,這次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李隆基沉思片刻道:“可以考慮封她為婕妤!”

高力士嚇一跳,武賢儀現在隻是六品寶林,寶林上麵是才人,才人上麵是美人,美人上麵才是婕妤。

從六品寶林一下子升為三品婕妤,這不是太快了?

不過高力士心念一轉,武賢儀並非提升,而是恢複,就算直接恢複為賢儀,也無可厚非。

估計天子原本是想恢複賢儀,但又怕宮裡人反對,所以才緩一緩,先恢複到婕妤。

“陛下明鑒!”

李隆基擺擺手,“封賞都是小事情,朕最關心的還是元家的反應,現在元家很沉寂,既然沒有來請罪,也沒有抗議,就好像揚州和元家無關,愛卿想辦法打聽打聽,元家究竟是什麼態度?”

“微臣明白了!”

..........

元彪病倒了。

天子和攝政王的聯手打擊使元家在揚州的利益根基被完全鏟除。

當然,元家在揚州還有不少商鋪、碼頭,還有船隊。

但這些商業利益代替不了靠權力攫取的利益。

但讓元彪病倒的原因,是兒子元振不爭氣,竟然在關鍵時刻跑回來了,等於把揚州拱手送給了彆人。

所以都尉馬弘遠被殺,揚州司馬劉湛被停職調查,江都縣令薑華、縣尉吳文毅被革職,高郵縣令王苗自殺身亡。

杭州刺史李晏被革職抓捕,楚州刺史於侑被調去柳州。

這一切都在短短幾天內完成,如暴風驟雨一般,朝廷早有準備,就等著這個時機到來。

所以元振的逃回,使元家無法支撐江淮,瞬間土崩瓦解,讓元彪怎麼能不生氣,當然就病倒了。

房間裡,三子元晉在勸說父親元彪。

“事已至此,父親生氣也沒有用,關鍵是要找到原因,避免以後重蹈覆轍!”

元彪歎息一聲,“還是用人不當,我看錯了元振,以前是因為有幕僚謝耀宗在背後支撐他,所以顯得他很能乾,可一旦謝耀宗死了,元振懦弱無能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如果能早看到這一點,我就不會讓他坐鎮揚州。”

“父親,我覺得還是我們經營揚州的方向出了問題,不該過於倚重鹽梟、彌勒教這種上不了台麵的勢力,尤其他們屬於邪惡勢力,很容易被朝廷抓到把柄,這次天子和攝政王動用軍隊在揚州大肆鎮壓,朝廷百官卻沒有一個支持元家,為什麼?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啊!你說誰會反對鎮壓鹽梟,打擊邪教?”

“現在說這些還能什麼意思呢?關鍵是下一步怎麼辦?”

“父親,明麵上咱們還得表態支持朝廷打擊鹽梟和彌勒教,要和它們劃清界限,另外,元振上書辭職吧!朝廷沒有直接罷免元振,就是在給咱們麵子呢!我們不能不知好歹,否則遲早會大禍臨頭。”

這番話讓元彪心裡很不舒服,揚州是自己擁立之功應得的,當年沒有自己率軍阻止神策軍入宮,怎麼可能有奪門之變成功?這也是太上皇親口允諾。

明明是攝政王翻臉不認人,找借口打擊元家,現在卻變成元家肆意妄為,他臉一沉,極為不高興道:“他們要撤就撤,元振絕不會自己辭職,那就等於承認是我們的問題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