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突出的是發展當地的教育事業,都護府在俄境內四處設立學校教漢語,習漢禮。
北庭都護府的這一係列操作,雖有利於大明統治俄地,但也使得沙俄遺民與大明的矛盾越發尖銳起來,酷愛自由的哥薩克人為了爭取生存的權利,遂發動起義。
哥薩克首領斯捷潘率起義隊伍溯河北上,所到之處俄人群起響應,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起義隊伍,並取得了一些戰役的勝利,伏爾加河一戰便是他的傑作。
起義軍兵分幾路在廣大地區作戰,一切重大問題由軍事會議決定,好在他們和封建時代所有農民起義的領袖一樣,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也沒有挺進莫斯科的打算。
或者說,他們是畏懼駐紮在莫斯科的明軍主力!
即便這樣,明軍也沒有放過他們,北庭軍重兵出擊,三戰三捷消滅了哥薩克人叛亂,殺戮五萬俄人!
天武三十六年正旦,北庭都護府向朝廷傳上捷報:哥薩克賊首斯捷潘已在莫斯科紅場被淩遲處死,俄境大定!
毛子的叛亂雖然平了,但朱慈烺仍憂心忡忡。
近年來,因大明版圖過大,各族矛盾紛爭,當地官員管理不當,大明海外各地紛紛掀起反明浪潮。
沙俄隻是,隨後原薩菲王朝、臥莫爾帝國皆有殘餘勢力複起。
中亞強國薩菲王朝被漢王朱和墿滅了後,開始還比較寧靜,但之後東麵邊界多次受到劫掠,先是俾路支族部落劫掠克爾曼,伊拉克地區又不斷受到半島阿拉伯人的洗劫。
這些原本都是小打小鬨,並未對征西都護府造成威脅。
對大明造成震撼的是吉爾查伊族的叛亂,他們帶頭叛變脫離大明帝國的統治。
數年前,隨著漢王和征西都護府北上伐俄,中亞明軍勢力空虛,讓原薩菲帝國的各族部落有了機會。
吉爾查伊族叛亂後,阿卜達裡族亦脫離大明的統治,就連太子朱和陛統治的印度半島也出現了動蕩。
原莫臥兒帝國的貴族們,趁著國主朱和陛和南府軍不在印度,支持原皇族大搞事情,大有恢複莫臥兒帝國的架勢。
是歲,呼羅珊總督侯賽因謀反,被腰斬。
莫臥兒帝國末代皇帝奧朗則布之孫賈汗達爾扯旗複國,被明軍剿滅,莫臥兒皇族並坐與連謀,皆伏誅。
夏四月,原太子黨屬官大城都督王宏殺暹羅巡撫,據大城自守,帝詔黔國公沐天波發兵討之。
兵未至,都督王宏棄械而降,遂賜死於大城。
大明神州大地安民樂業,百姓富足,然海外之地卻烽煙四起,大有蒙古帝國分崩離析的兆頭。
朱慈烺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當文明還未進入全球通信時代,是守不住全球領土的。
內閣的幾位大臣也曾上疏過,言說有史為鑒,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過大的江山會產生重重矛盾,往往數十年就分崩離析。
甚至有時代遠見的大臣提出,應該借鑒歐洲諸賊,建立殖民地,以當地土著人治理當地,或者改收保護費強迫對方打開國門通商
對於弱小國家,大明儘力鞏固其國家政權,暗處扶持他們的反動派搞國家分解,軍閥割據。
對於奧斯曼那種大國,大明就直接發動戰爭,直搗其國都,但不殺其王公貴族性命,明軍掠奪一波後再退出國都,接著提出各種賠償條約,拖垮其國家政權財政,讓其無法休養生息
這種套路,十九世紀的歐洲人玩的得心應手,而待宰的羔羊就是滿清,比如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然後各種不平等條約,又是賠款、又是開放通商口岸的
至於針對小國的方法,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人還在這麼玩。
說白了這就是殖民主義的本質,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軍事政治控製,經濟掠奪等,奴役弱小落後國家、民族、地區,將其變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種侵略政策。
其特點就是,剛開始不講道理,進行赤裸裸的掠奪。
後來注意吃相了,開始打著自由貿易的牌子進行掠奪。
到了最高最後階段,就開始進行更加隱性的資本輸出,使用其他國家勞動力,以便本國賺取利潤。
這些套路朱慈烺都很清楚,大明也在用,隻不過朱皇帝行事雷厲風行,更喜歡氣吞山河,直接一鍋端將之收入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