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明朝黨爭,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也是毀滅性的。
如今的天武朝,文官之間的黨爭反而被遏製了,特彆是未來,文官的黨爭隻會越來越少。
因為在明年,也就是天武九年,大明第一屆全程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們,就要大學畢業了!
他們是從崇禎十四年,五六歲便進入小學啟蒙,又升上中學,再到大學,經過十二年的新式教育。
新式教育徹底斷了士紳的根,沒有了族學的支持,大地主集團的勾結,黨爭的目的性就會被大大削弱。(教育革新的目的性,具體看第448章)
剩下的無非就是爭權,隻要皇帝稍加引導,便會將文官徹底掌控在手中。
現在朱慈烺最擔心的,反而是武將們了,因時局的需要,他以往一直偏向武將。
如今天下大定,大明的國土麵積,在曆朝曆代中,也隻是僅次於元朝,誰都會有些膨脹。
沒事的武將們肯定會出現亂子,特彆是地方上的,打了那麼多年仗,什麼人都殺過,一個個心都野了。
比如那個西軍都督府的左都督任珍,什麼玩意,連自己的妻妾都殺,還一副我沒錯的態度,都敢質疑朕的處置了!
對於武將們,朱慈烺已經考慮清楚,不能讓他們閒著,必須給他們找點事做做!
天武八年九月,朱慈烺詔令五軍都督府,三大都護府主官,入京於武英殿議事。
朱慈烺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聖旨下達後,各將都覺得又有大事發生了,一個個公侯武將不敢耽擱,快馬入京。
大明國土遼闊,等大家都趕到京城,已經是年底了。
寒冬臘月,天氣寒冷,武英殿內卻是人聲喧嘩,氣氛熱烈。
來自東南西北的各將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各人輕聲交談,或者高聲議論,互相說著這些年在地方的見聞。
黃得功的嗓門依舊是那麼大,在殿外都能聽到他在殿中傳出的大嗓門。
大家議論的,皆是離不開今日的主題,聽聞天子要對各大軍進行換防。
眾人圍著首席軍機大臣孫應元,想要詢問自己會被調去哪裡,不過孫應元卻是笑著搖頭,不動聲色的岔開了話題。
黃得功覺得老孫無趣,又走到一邊與李廷表交談,餘者各將也笑嗬嗬的尋找自己多年不見的老戰友,嬉笑著插科打諢。
隻有軍法部的顧威獨自坐在一旁,身為軍法的監督者、執行者,他注定是孤獨的。
“陛下駕到!”
忽然,一聲大喝聲自偏殿傳來,卻是多年不曾聽聞的熟悉聲音。
在座的都是從龍之功的老將了,一聽便知是徐盛這家夥在扯嗓門。
眾將連忙起身站好,個個安靜如兔,肅穆等待,像是上課等待的乖學生們。
片刻後,雜亂的腳步聲響起,神采奕奕的朱慈烺手牽著半人高的太子朱和陛步入武英殿,身旁跟著吳忠和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