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收尾(2 / 2)

朱慈笑道:“這就不用父皇操心了,待兒臣南下後就將父皇密詔的那三個總兵放還。”

王廷臣等三個總兵都是在遼東之戰中立過大功的,在曆史上評價也不錯,朱慈不忍除掉他們。

至於崇禎擔心的武人階層做大,更是不可能,天武軍經過幾番軍隊改製,權力早就問問掌握在朱慈手中,他將練兵權、統兵權和調兵權完全分開了,軍屯部負責練兵、武將統兵、軍機部統籌調兵,無論是誰想要調兵隻能通過朱慈和軍機部。

軍機部是由幾名大將組成,需要全票通過方能以軍機部的名義調兵,如今黃得功和楊禦蕃還在湖廣和鳳陽,即便是孫應元和周遇吉在天武軍中職位最高,私下也隻能調動身邊的師直屬衛隊,唯一能不通過軍機部調兵的隻有朱慈一人。

崇禎揮了揮手,讓其離開,朱慈也懶得和他再說廢話,拍拍屁股走人了。

朱慈離開皇宮不久後,崇禎就批複了內閣擬定的旨意,正式下旨命皇太子朱慈前往南京監國,江南一應事宜,皆可自專。

信王府前,孫應元和周遇吉二人跪在大門台階下,自大朝會結束回來後就一直跪在那,向朱慈請罪。

皇太子儀仗從二人身邊經過,朱慈徑直進入王府,沒有理會他們。

孫應元和周遇吉二人雖然考慮周到,但他們行事之前不跟朱慈打個招呼,已經犯了朱慈的忌諱。

朱慈要讓他們長個記性,無論自身功勞多大,在他手下做事,要懂規矩,不能亂替當家人做主。

回到王府後,朱慈陸續召見了幾名天武軍的旅帥,讓他們安排各部南下事宜。

夜晚,徐盛前來求情道:“殿下,靖武伯和定西伯已經在外麵跪了四個時辰了,天陰沉沉的快要下雨了,您就饒了他們這次吧。”

朱慈目不轉睛地看著手中的《算學寶鑒》道:“我又沒懲罰他們,他們想走可以隨時回府。”

徐盛剛要再說什麼,隻聽朱慈道:“你要是沒事做,就和本宮一起學學算學,王文素寫的這本《算學寶鑒》可是神書啊!”

徐盛嘟囔道:“算學奇技淫巧,有什麼好學的。”

朱慈道:“本宮用王文素大師的話回你:上古聖賢猶且重之,況今之常人豈可以為六藝之末而忽之乎?”

說著他將桌案上一本《孫子算經》扔向徐盛,道:“你多學學算術開發智商,去把這上麵第二十五頁的雞兔同籠問題解出來,解不出不準睡覺!”

徐盛頓時一個頭兩個大,捧著書在那研究雞兔同籠的問題了。

朱慈重新看向書中的《算學寶鑒》,這本書可真是神書啊,裡麵不僅介紹了高次方程和多元高次方程,還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導數的概念,用導數解高次方程的算法,領先牛頓和萊布尼茨140年。

都說明代數學失傳、衰落,理論數學建樹的缺乏導致明代科學發展停滯,明朝數學大師王文素的這本《算學寶鑒》狠狠的抽了後世那些專家的臉,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數學不僅高端,連一元高次方程解法及天元術、四元術等,被傳聞在明朝失傳的數學都記錄在裡麵了。

《算學寶鑒》既代表了明代數學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同時期世界數學的最高水平,連後世的現代數學也沿用其中的許多算法。

隨著對這個時代越來越深入的了解,朱慈發現,明朝真是個被低估的朝代,尤其是經濟、文化、科技方麵的發展,被埋沒的太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