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聯科技。”
這是李凡為公司起的名字。
全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StarLinkTechnologiesCo.,Ltd.)
公司的使命,他想的是“聯結未來,改變世界”。
並且公司會不斷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公司,然後不斷推動通訊、數據和智能領域的技術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為消費者、企業和社會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塑造科技新時代的標杆。
當然了,在公司早期,主要是以通訊設備作為切入點,通過高效、便攜的通訊解決方案,去更快速的讓公司擁有立足之地。
然後進入數據處理、網絡設備等高科技領域,將產品鏈從單一的通訊設備,擴展到多個相關的科技板塊。
之後再全國布局,形成軟硬件一體化的技術生態係統,打造一個全方位服務於企業和個人的科技平台。
再之後,就是持續跨界並且衝出國門了——當然在上述過程中也會對海外進行布局,隻不過重點階段不同罷了。
至少在目前,李凡對公司的初步規劃,就是讓星聯科技,在未來先成為一家全方位覆蓋通訊、智能設備、數據處理等領域的科技巨頭。
而對於已經完成設計和生產的第一款產品——多功能便攜式通訊設備。
李凡計劃命名為:星聯便攜通訊器StarComm1
也可以簡稱:星聯通訊第1代、Comm1。
而且後續開發新的產品係列,也會進行類似的命名:StarPad、StarNet等。
後續拓展到個人電腦、網絡設備、智能穿戴等領域,產品命名都會保持“Star”開頭,表示星聯科技始終致力於為用戶搭建“聯結未來”的橋梁。
在目前的宣傳上,“星聯便攜通訊器StarComm1”主要會是一款多功能的個人通訊設備。
主要就是為了填補1990年的時候,通訊工具市場的空白。
這也是結合李凡的未來科技知識,以及係統提供的支持,通過一款簡單易用的便攜式設備,來實現多種功能。
在宣傳的重點上,李凡也是和相關的廣告和市場人員強調,主要是這5點:
1、雙向通訊。
這款產品具備無線電通訊和電話功能,可以在較遠距離範圍內,進行穩定的通訊,適合工廠、施工現場等環境。
2、記事和日曆。
自帶簡單的記事本功能,用戶可以簡單記錄日常的工作事項,同時配有日曆提醒功能,方便進行基本的日程管理。
3、數據存儲和轉移。
支持存儲簡短的文本信息和數據,並且具有簡單的數據傳輸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設備進行簡單的數據交換。
4、便攜設計。
相比於當時的通訊設備,StarComm1的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方便攜帶。
5、耐用性。
設備外殼采用耐磨、防水的設計,特彆適合戶外工作和工地使用。
而在市場定位上,李凡想的是,先從父母那邊的漁民入手,然後逐步拓展到工廠、建築工地等場景,主要填補當時的市場空白。
然後在這個過程中,賺取一些資金,為下一代的產品升級做好準備。
-----------------
想清楚公司和產品發展方麵的一些事情之後,李凡就繼續把精力放在產品的生產上來了。
在公司內部的小型生產線運轉起來之後,加上外麵的代工廠,他的第一批設備總算是下線了。
此刻,他站在自己簡陋的辦公室裡,看著桌子上的幾個樣品——它們看似普通,但也凝聚了他對未來的希望和野心。
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把這些設備推向市場了。
“凡哥,咱們這些設備性能不錯,但也得找到門路啊!”
老周一邊抽著煙,一邊漫不經心的提醒道。
他是李凡創業以來最早的合作夥伴,雖然在技術上幫不了什麼大忙,但是在深市的生意圈子裡,卻也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精”了。
而且自從產品生產的問題解決之後,經過李凡的幾次邀請,老周也是開始逐漸加入到星聯的團隊當中來了。
至於稱呼,老周倒是想叫“凡總”來著,但是李凡現在覺得沒必要,所以老周就開始“凡哥”的叫起來了。
雖然老周年紀比李凡大不少,但是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大家還是看彼此的本事,沒那麼多排資論輩的想法。
“門路,我正想著這個事情呢。”
李凡皺著眉頭,他明白光有產品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渠道和客戶,這批設備也隻能堆在倉庫裡吃灰。
他需要打開市場,而深市此刻正處於改開的浪潮當中,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的發展。
在這個時候,通訊設備的需求尤其大,尤其是各個工地上。
李凡想到這裡,突然靈光一閃,直接和老周說道:
“老周,你說建築工地、漁船這些地方,對通訊設備的需求怎麼樣?”
提到漁船,也是因為李凡的父母畢竟也是靠這個謀生的,之前李凡和父母聊起,也聽他們提起過這個方麵的困擾。
老周聽後,直接眼前一亮,忍不住拍了拍手掌,然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