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問道:“爺爺,還有何事?”
朱元璋脫口問道:“再把你寫的那篇《少年大明說》給咱讀一遍。”
朱雄英脫口問道:“不是都讀過一次了嗎?”
洪武大帝緩緩說道:“你讀,你爹寫,咱要讓你那些皇叔們把這篇文章背下來。”
朱雄英有些尷尬,這樣說起來的話,豈不是皇叔們要遭殃了。
朱雄英清了清嗓子,脫口說道:“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大明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
:“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大明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乾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大明,與天不老!壯哉,我大明少年,與國無疆。”
一首經朱雄英改編過的《少年中國說》,轉眼間就成為了《少年大明說》。
朱雄英在心裡默念幾遍罪過,罪過以後。
洪武大帝欣慰地說道:“這篇賦,就公布在報紙頭版吧,讓咱大明的年輕兒郎們也瞧瞧,咱朱元璋的孫子是多麼的優秀。”
朱標感慨萬千地說道:“這篇賦文字語言特點高度凝練、概括,氣勢宏大,感情飽滿,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朱標繼續說道:“這篇賦極力讚揚了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大明的重任,倘若這樣的賦廣為流傳,那麼將激起大批青年報效國家的雄心壯誌。”
洪武大帝輕聲說道:“要不咱說這篇賦了不起呢。”
朱雄英嘿嘿一笑說道:“爺爺,爹,你們再誇下去,孫兒可就無地自容了。”
洪武大帝注視著朱雄英說道:“報紙的事情對於朝廷掌握輿論信息,至關重要,這一點你應該是明白的,所以審核稿子一定要認真,倘若是出現那種蠱惑人心的文章,那就得不償失了。”
朱雄英說道:“爺爺放心,有宋學士和劉先生坐鎮,您還怕什麼。”
洪武大帝輕輕點頭以後,又看著朱雄英說道:“驛站改革的事情,咱今日當著群臣的麵說了,你記得月底時安排人去各地看看實際情況。”
朱雄英點頭以後,祖孫三人又說了其他閒話,方才散去。
翌日清晨,朱雄英梳洗後,簡單的用了早飯,樸無用就前來,說是帶著朱雄英去往國子監挑選些學子,另外宋濂與劉伯溫也會在午時左右抵達坤寧宮,與朱雄英協商報紙的事情。
來到國子監的時候,禮部尚書張籌業已等候多時,拱手說了句:“臣拜見殿下。”
朱雄英輕聲說道:“皇爺爺應該把事情都告訴你了吧。”
張籌應道:“國子監文采出眾的幾個學子,已在等候,臣這就請他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