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道門學生和徒弟的區彆(2 / 2)

觀人有道 金門卯叔 3514 字 6個月前

想吃什麼,我來請客好了。”

我開口說道。“聽說當地有種小吃,叫什麼暖菇糍,是福建的名小吃,要不嘗嘗?”

知風點頭說道。“那就這個好了,聽起來挺好玩的,希望也能好吃。”

進到早餐店,向明殷勤的忙前忙後,又給我兩人講述暖菇糍的來曆。

暖菇糍是黃埠鄉特產,根據傳說,當年太平天國的時候,有位農民幫助李秀成麾下的一員大將,為了躲過清兵追捕。

把艾草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青團。

這員大將得以留得性命,暖菇糍便是由這青團演變而來。

知風聽了恍然大悟,笑道。“原來是青團子,我在杭州吃過的。

青團味道不錯,暖菇糍和它有啥不一樣嗎?”

向明介紹道。“區彆挺大的,青團是冷食,暖菇糍是熱吃。”

說話間暖菇糍粑上桌,一股若有若無的清香傳來,碗裡的暖菇糍剛出鍋,看起來油軟滑潤,聞起來清香撲鼻。

我笑道。“賣相真心不錯,誘人嘴饞。不知道吃起來口感怎麼樣。”

我夾一塊放嘴裡,彆說,味道挺鮮美的。

老板娘聽我的口音是北方人,熱心的給我說道。

“暖菇糍是我們建寧的特產,用清明前的暖菇草做的。

這草又叫鼠曲草,是清明前生長於野地的小草,彆看毛茸茸的不起眼,但性味甘甜,芳香撲鼻。

春季等草開花時采收,用熱鍋煮出汁水。

再把它和米漿混合,就成為製作暖菇糍的原料。

要吃的時候,包上臘肉,春筍,香菇等等,再配上辣椒等佐料炒熟,用它做餡子,就是你現在吃到的暖菇糍。”

老板娘說的下飯,滿滿吃下一碗,我意猶未儘。

放下筷子,我說道。“吃是吃飽了,向明,該你結賬賠罪了。

等一會知風老師先給你上課,說一些道門的規矩和講究。”

出了早餐店,我問向明在哪裡合適,室內還是室外。

向明說道。“柳老師。我身子弱,您還是大發慈悲,讓我到屋裡去聆聽教誨吧。”

他說的可憐,知風忍不住微笑。

“好吧,為了體恤你,那就回三元酒店上課。”

回到酒店進到屋裡,知風也不客氣,坐到椅子上給向明說道。

“昨天你交了學費,收你做學生。

你之前說要拜柳青林為師,同樣是師,老師和師父可不一樣。

柳青林是正一的道長,要想做他的徒弟可不容易。

昨天時間短,說的不大清楚透徹。

今天我就好好說一說。在道門裡,徒弟和學生的區彆。

我先說說拜師收徒的要求。”

知風神情嚴肅,向明恭敬的坐在椅子上挺直腰板,聆聽知風說話。

“拜師學道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山醫命相卜,道門五大絕學。

通一門就可以橫行天下!”

知風把李道長教我時的話照搬過來,說給向明。

向明誠惶誠恐,滿臉認真。

“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

父母隻生了我的軀體,不能夠了我生死,師父傳我真道,才能明世間理。”

“道門的師父,就是自己的師父(度師),也是親師父,對於一個道派而言,隻能拜此門派一位師父。

如果日後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之後,又跑去拜人家當師父。會被認定為大逆不孝。

每逢參學參訪。

正一派是傳度授籙,全真派是冠巾受戒,之前必須要征求自己師父同意的。

反過來說,作為師父在收徒弟之前,如果知道此人已經有師父,絕對不能收此人為徒弟,隻能收為學生,也就是拜先生。”

向明態度端正,知風很滿意,她接過我遞過的茶水,放到桌上。

向明看我遞茶,惶恐不安,想幫忙又不敢出手。

我說道。“給知風老師端茶倒水,你不夠資格!

老實的聽知風老師說話,是你現在該做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