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在這樣的深山之中,若是有人生了什麼病,卻是隻能出山醫治,但這外出的路太凶。
許多人一開始畏懼路途凶險,不願出去,而病若是自愈那還無妨,若是成了大病卻很難再走出這山路。
這老人家的兒子兒媳前幾年走了,隻留下這一個孫兒,他是老人家全部的念想。可是就連他也害了溫病,已經連日高燒。
村中的土方法都試過但都沒有效果。這孩子的父母早逝,如今他就這麼一個寄托,老人不肯放棄,想要出山找大夫救治。
說著說著,老人家的眼中已經開始有些濕潤,兒子兒媳不在,他一個人帶著三四歲的孫子,可想而知有多困苦。
“老人家,為何不叫村子裡的青壯幫忙呢?”烈晴問起來。有一個青壯幫忙,在烈晴看來至少也能安全不少。
隻是老人搖搖頭,“這路凶啊,就算是尋常漢子坐在這路上也可能出事,若是有人因為我們一家出了什麼事,我怕是死都不夠贖罪的。”
烈晴一時無言,老人家心善,不願拖累彆人。
而在他出來前,村裡的人就曾經勸過他,出去了也未必有什麼用處,外麵治病可要許多錢呢!
老人家明白村裡人的話,出山太危險了,但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辦法。至於危險,若是孫子活不成了,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有什麼盼頭,不如一同死在這外麵算了。
見老人心意已決,村裡的人也紛紛將自家的銅錢交給老人,因為幾乎與世隔絕,村裡也沒有多少銀錢,所以也就隻給老人湊了這一百多枚銅錢。
而那老人抱著決心,帶著些許運氣出了山。隻是好不容易到了山外,山外的大夫卻不肯救他孫子。
不論老人如何哀求,卻是無動於衷,說是自己醫術不行,救不了這孩子。但這是這鎮上唯一的大夫了,他不能救,那自己孫子怎麼辦?
沈問仙聽了老人的話,卻是明白那大夫的苦衷。小孩難醫,小孩無法清楚描述自己的病症,所以許多大夫無法了解到準確的病症,而且藥量也要注意,孩子太小,用藥過大反而容易傷了孩子,害了性命。
那大夫不醫無非是沒有把握,怕惹上事,所以乾脆不治。他沒有將老人的銀錢坑走已然算是良心了!
而老人在外尋不到良醫,看著自己那高燒不退的孫兒隻感覺自己孫兒熬不過去,正是因此,他已然有了隨孫兒一同死去的念頭。
還想回村,也不過是因為,這銅錢是彆人攢給他的,如今無用了,總歸不該拖欠他人財貨。自己孫兒若是當真熬不過去,那也可以落葉歸根。
不過如今,自己的孫兒活了過來,老人便有了生存的動力與希冀。老人在說完之後又再次想要叩拜沈問仙,想要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沈問仙自然是沒有讓老人跪下,隻是看見老人的眼神時,沈問仙卻有些不一樣的觸動。這樣的感激他是否遇到過呢?或許有,又或許沒有,他已然記不清了。
上一次行醫救人是在什麼時候?好像是15歲的時候,那時還在玉禾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