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了嬸子,多少錢?”宋芫從懷裡摸出銀子。
昨日跟胖嬸閒聊時,宋芫說想買豬板油回去熬油。
胖嬸就說,豬板油可不好買,一般要提前預定。
這會天色都晚了,豬肉攤也已經收攤了,上哪去找人預定。
這時花嬸就說:“不就是豬板油嗎?我給你弄來。”
再問才知道,原來她家隔壁就是賣豬肉的。
花嬸連銀子都沒收,說是問問有沒有,有的話就給他捎來,銀子到時候再給。
這時候,肥油比瘦肉要貴上幾文錢,一副豬板油大概五六斤的樣子,算起來118文錢。
宋芫給了銀子,將豬板油包好,放進背簍裡,去跟鷹哥辭彆。
“鷹哥我回去了,記住我昨晚跟你說的,半個月後我再來。”
“行,你放心,我保證把事乾得漂漂亮亮的。”鷹哥說,“下次你來,等著收錢就行。”
本來昨晚,宋芫沒想留下來住的,但陳堂主說,有事向他請
教。
宋芫隻得留下來了,聊著聊著,就沒忍住,向他們傳授了一些銷售經驗。
比如說,賣黴豆腐的時候,顧客看到長毛的黴豆腐時,可能會有些顧慮,不敢買。
這時候就需要來幾個托,假裝買黴豆腐,當場試吃一下,真心誠意誇上幾句,然後慫恿其他人來買。
圍觀的群眾被一慫恿,多半會買來嘗嘗。
慢慢的,黴豆腐也就能被大眾接受。
而豆皮、腐竹則沒有這種顧慮。
但是豆皮的方子很容易被人破解,他們得先把名聲打出去,率先搶占市場,就算以後其他人研究出了豆皮,他們該賺的錢也都賺夠了。
至於怎麼實際操作,就不是宋芫該關心的了,他隻是給出建議,並不打算乾涉太多。
宋芫還有個臭豆腐的方子,一直猶豫沒給,臭豆腐這玩意就跟螺螄粉一樣,愛的人極愛,恨的人極恨。
宋芫還沒有想好,要不要教他們做臭豆腐。
今日正逢集市,縣城街道要比昨日熱鬨許多,路邊攤販都在高聲吆喝。
宋芫走走逛逛,看到什麼買什麼,看到賣糖的小攤子,他還順手買了包麥芽糖,帶回去給兩個小崽子吃。
接著又看到,有賣給小姑娘戴的絹花,他挑了一朵顏色鮮豔的。
就是付錢的時候可肉痛了。
付完錢,抬頭就看見,路邊有家賣布的,也沒仔細看,就拐了進去。
進門了才知道,原來是賣綢緞的,再一問價格,懸著的心終於還是死了。
最後在店夥計嫌棄的目光下,捂著胸口灰溜溜地離開。
太貴了,買不起,買不起。
然後去隔壁布莊,買了兩匹葛布和麻布。
買完布,宋芫在心裡算了下,還需要買什麼。
醬油已經有了,胖嬸給的,說是她自已釀的。
豬板油也買了。
至於其他肉跟菜,直接冰箱拿出來就行,不需要再花錢買。
對了,還有鹽沒有買。
宋芫花了50文錢,買了一包鹽,大概一斤左右。
家裡的菜刀刀刃都卷邊了,再買把菜刀吧。
買菜刀的時候,才想起家裡沒有鍋炒菜,又買了個鐵鍋。
最後再去糧鋪買了兩鬥米,出來時背簍沉甸甸的。
昨晚幾乎整夜未眠,宋芫有點精神不濟。
這會又逛了一上午,已經累得走不動了,直打哈欠,眼裡泛出了淚花。
好困啊。
他忍著困意,盤算了下,還有母羊沒有買。
丫丫本是早產兒,如今僅三個月大,就開始喝米湯,可能正是因為小時候營養不夠,才導致她後來身體一直孱弱。
宋芫就想著,買隻母羊回去,每日擠點羊奶喂她。
但一路逛下來,也沒看到有抱崽的母羊,罷了,改日再來吧。
臨到中午,肚子也餓了,他買了幾個炊餅,邊吃著,邊往城門走去,準備租輛車回家。
路過一個攤子時,他隨意瞥了瞥,忽然就愣住了。
他快步上前,指著布袋裡的東西,問攤販:“這是什麼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