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小孩子的連體衣褲和睡袋。
幾個婦人又好好地研究了一番,李老太在得到幾個兒媳婦的保證不把東西往外拿往外說後,才讓人去做飯。
這時李老爺子帶著楊大山一群人在路口遇到收攤回來的李大舅他們,回到家又是好一陣子的熱鬨。
小草姑娘剛才跟著去地裡轉了一圈,現正和李大郎兒子在一起喝奶。
大家吃過飯後,小輩一聊天,其他大人在堂屋喝茶,是小草兒貢獻的茶葉,讓外公舅舅們又一陣感歎:自家買的茶葉碎都不平宜,這麼茶香四溢的香茗更不平宜。
李大舅拿出兩本賬本,跟李三舅一人算起來,這段時間兩家都忙,就跟你楊大山了年底一起算。他們每天記賬會把之前的結餘一起累加,算起來很快。
分完賬又說了下昨天鄭老爺子他們到家裡關於紅薯的事,剛才已經和李老爺子說過,現在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說一下。
李大舅:“本來想下次再種就帶上你嫂子娘家,現在就不好辦了。”
楊大山:“嫂子娘家那邊種少點還可以帶帶的,再往外帶就還要等了。”
李老頭:“是這個理,雖然是自己的東西,但還沒大規模種,如果那些權貴想要搞事,不就是一句話的事,現在有貴人擋在前,擋了多少事你們知道嗎?”
李老太:“你們幾個也向娘家說清楚情況,嘴巴緊點,不要什麼往外說,要想想以後。”
大舅媽幾個:“爹放心,我們都知道。”
然後楊大山向李大舅了解一下兩門生意明年的計劃,主要是豆乾這些製品,“其實可以到附近販賣,隻在縣城賣始終量就這麼多,但如果到各村鎮去賣怎麼樣都能掙個三瓜兩棗,或者你們擴大作坊,做批發。”
眾人一愣,他們沒想過擴大來做,還是大山聰明。
如果小草姑娘知道他們這麼想的話肯定翻白眼
【聰明的是本姑娘,是我想的,要不是自家人手不足,我多的是生意,但是我哥哥們是走科舉的,可不能做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