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璜的問題也是董仲穎想問的,董仲穎也想儘可能的回避戰鬥,和彆人血拚無所謂,但是讓他這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上場血拚,他就有所謂了。
“不可能。”李儒解答了董璜的這個問題,然後他又拿出了一封文書給眾人展示,上麵寫著:
紹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董仲穎看到這個檄文有些無奈,這上麵說的是他嗎?
欺天罔地,他是個好人,平時和賭毒不共戴天。滅國弑君,滅的是西域的國,這個不算滅國,弑君的事情也不是他乾的,彆人劉協那是自殺。
至於殘害生靈,狼戾不仁,這都不管他的事情。
隻是穢亂宮禁,董仲穎想了一想,大概也許可能沒有吧,唐妃的事情是自願的,至於宮中的一些宮女,那隻是他個人魅力大而已。
這篇檄文是赤裸裸的汙蔑,是對他這個大漢的這個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汙蔑。
果然看到秦王對於檄文的內容皺了皺眉頭,有了這篇檄文,恐怕雙方之間沒有了調和的餘地,接下來的事情隻有打而已了。
說到如何打,楊阜沒有發言,如果決勝於兩軍之間,決策於戰場之外,他或許有這個能力,但是像這樣大規模、跨地域,需要統籌整個戰局的戰略他的眼光和能力還差上一分。
於是他說道:“驃騎將軍,你看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自然交給張白騎來回答。
“孫子有雲:‘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張白騎說道,“雖然這說的是戰陣上的道理,但是同樣也可以布置在戰略之上。”
“叛軍所采用的陣勢就是這樣的,攻袁紹則袁術至,攻劉表則袁紹至,攻劉備、袁術則劉表、袁紹俱至。”張白騎繼續說道。
“看上去叛軍各自為戰,其實他們相互掩護,互為犄角之勢,這樣不僅可以合力而戰,更為重要的是,也避免了各軍之間的摩擦,上一次討伐秦王您的軍隊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解散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牽製兩翼、強破中央,將叛軍斷尾兩截。我們可以派遣一名上將軍出南陽而攻劉表,劉表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足以牽製他。另外以精騎騷擾袁紹後方,逼迫他回軍清繳,至少讓他無法全力應戰。最後以重軍出兗州,破劉備、袁術,這樣方能夠擊敗賊軍。”
張白騎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和附和,董仲穎也想要說讓張白騎按照她的意思進行部署。
“不可!如果采用這樣的戰略,恐怕秦王就危險了。”但是此時此刻卻有一個人突然出聲,反對了張白騎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