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肅和劉璋談判的時候,劉焉也和郭汜之間展開了談判。
在上一次和郭汜的戰鬥之中,由於韓遂的突然襲擊,劉焉收獲了一場大敗,軍隊戰死的人數雖然隻有一萬人,但是這一萬人卻是他最為精銳的本部軍馬。
畢竟看到局勢不利的時候,那些豪族的軍隊早就跑了,而劉焉的本部軍馬頂在了最前麵。
那些豪族的兵馬並沒有在戰場上損失多少,但是卻從戰場上跑散了不少人,甚至有人直接投降了郭汜。
劉焉知道自己打不下去了,所以想到了用手上僅有的籌碼去談判看到有什麼。
當李肅和劉璋之間塵埃落定,發信報告給李傕的時候,劉焉和郭汜之間也同樣完成了談判。
他們不約而同的發了信件給對方,告訴對方“益州我拿下了”,打算請對方共同署名寫公文給董仲穎,報告這樣的好消息。
當郭汜和李傕接收到對方書信的時候,他們同時回了信給對方,告訴對方的行為屬於多此一舉,同時又將自己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事情,獨自一個人,上報給董仲穎。
當然還要順便給對方上一點眼藥。
自然,郭汜和李傕都沒有達成最終協議,隻是口頭上的協議,等待著最終的確認。而就是這樣的情況造成了現在這樣尷尬的局麵。
李肅和劉璋達成的是,成都開城投降,劉璋派人通知劉焉這件事情,劉璋成為涼州牧,吳匡成為益州牧,至於劉焉,他可以在朝廷之中獲得一個官位,比如三公之類的。
而郭汜和劉焉達成的則是劉焉投降,然後派人協助收攏益州地方,畢竟劉焉是正式的益州牧。然後劉焉成為雍州牧,劉焉的一個兒子保留成都太守。
這兩個方案都可以讓益州穩定下來,也各有利弊。
劉璋的方案基本杜絕了劉焉在益州的影響力,憑借著吳匡和劉焉的關係,吳匡可以拉攏大部分的劉焉舊部,再加上吳匡已經變成名義上的自己人了,益州的安穩是可以保障的。
但是這個方案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吳匡的影響力不太足夠,特彆是對於益州的那些豪族來說,董仲穎必須要付出大量的利益,才可以穩定住益州的局勢。
劉焉和郭汜達成的方案這個問題小了很多,畢竟劉焉是益州牧,對於豪族的影響力更大,自然付出的代價要小上很多。
但是劉焉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一個成都太守和劉焉的雍州牧,這讓劉焉在益州保留了大量的影響力,甚至如果操作得當,劉焉可以遙控指揮益州。
萬一劉焉有二心的話很容易在益州造成動亂,甚至造成益州的再獨立。
這樣的官司打到了董仲穎的麵前,讓董仲穎進行決斷,甚至想要讓董仲穎親自去益州處理這樣的事務。
可董仲穎哪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