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閣老若按年齡,那也是他的長輩,晚輩在長輩麵前發牢騷,吐苦水,倒也人之常情。
“皇上,外敵麵前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小事!”
拓跋弘不知所蹤,契丹虎視眈眈,朝堂的一群臣子居然在撕破頭似的為一個死了的紈絝爭吵不休,真是瘋了。
“閣老說的極是,這朝堂還需要閣老啊,如今我大齊看似平靜,實則內憂外患。”朝中還是需要一個德高望重之人穩住局勢。
陸伯山能力是有,但處事不夠圓滑,在武將中頗有威望,可在文臣中沒什麼號召力。
大齊的文臣可是占了朝中大半壁江山。
“皇上,恕老臣直言,老臣雖是文臣,理應為文官們發聲,可我大齊,武將凋零,若有戰,誰能領兵,誰又能上陣殺敵,皇上,大齊不能再走明仁皇帝和先帝重文輕武老路,顧郡王無論如何殺不得。”
若殺了顧昭華,那便是徹底寒了老臣之心。
當年紅河穀一役何等慘烈,他那時剛入仕不久,可也隱隱聽說朝中有人泄露行軍圖,否則何至十萬嫡係顧家軍全軍覆沒。
難道這行軍圖泄露就沒有明仁皇帝之過?顧家難道當真絲毫沒有怨過皇家?
若十萬顧家軍尚保不住一個顧昭華,讓大齊將士寒心呐。
魏閣老這一跪,倒是把皇上嚇了一跳,忙扶道:“閣老這是作何,快快請起,閣老一心為我大齊,不愧為百官楷模!”
魏閣老被皇上扶起:“皇上,五代十國尚武輕文,武將跋扈,兵變政移,大齊吸取先朝教訓,提拔文臣有利於政權的穩固,這並無錯,可如今大齊建國已有百年,這百年來大齊子民免於戰火,休養生息,百姓也忘記曾經為他們而戰的驍勇將軍,可皇上不能忘,曆史不能忘……”
魏閣老此言猶如一記重棍打在皇上頭上,疼痛之後便是麵對現實的清醒。
閣老的話沒錯,其實早在陸伯山出事之時閣老便在禦書房說過一番類似的話。
隻是,那時大齊外患之困並未顯露,他雖覺得有些道理,但並未放在心上。
如今,卻是不得不正視了。
陸家被褫奪侯爵已經讓陸家軍軍心不穩,暗探混入其中,險些釀成大禍,若再殺了將軍府唯一的子嗣……
皇上握住魏閣老的手:“閣老真乃朕的良師,今日朕真是不虛此行!”
“還望皇上恕老臣直言放肆,但臣絕無私心!”侍奉三代帝王,曆經兩朝閣老,魏閣老的遠見自非他人能比。
魏家如今暫退朝堂,可不能讓皇上忘記魏家,今日這一番話,便是讓皇上記住魏家的忠,記住魏家的大義。
大齊在,魏家便在,若大齊不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先有武將安國才有文臣定邦啊。
君臣二人在書房待了一個下午,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裡麵說了什麼,皇上離開的時候拉著魏閣老的手,不斷重複著:“朕等著閣老!”
“老臣一定好好養身體,不辜負皇上厚望!”
……
回到皇宮時天已經暗了,皇上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想著閣老的那些肺腑之言。
魏家曆經三代帝王仍能屹立不倒多年,閣老功不可沒。
皇上耳邊現在還響著魏閣老最後說的那句,臣今日不談家族私仇,隻談國家大義,逼皇上殺顧郡王之人,其心可誅,實乃禍亂我大齊江山的罪臣,殺一個顧昭華容易,殺一個平寧侯也不難,皇上有沒有想過,為何次次被針對的都是我大齊浴血沙場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