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澤論壇落幕的第二天,星耀集團藍澤國分部正式成立,藍霜文化成為首批入駐合作的創意機構。
“煜哥,短短一天內,我們已經收到超過300位藍澤國本地創作者的合作申請,其中不乏一些知名藝術家。”喬芳琪興奮地說道,“星耀在藍澤國的口碑已經全麵打開!”
江煜坐在會議桌前,點開一份數據報告:“雖然目前聲勢不錯,但市場布局才剛剛開始。顧彥,‘星海橋’在藍澤國的技術部署進行得如何?”
“技術方麵沒有問題,但服務器的擴容需要更多資金支持。”顧彥說道,“目前預算可能會有些吃緊。”
“預算的事我來解決。”江煜目光堅定,“資金可以短缺,但速度不能拖延。藍澤國市場的窗口期很短,我們必須搶先一步,占據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深藍集團的總部內,杜立航正在與一位藍澤國經濟研究院的高層官員會談。
“星耀集團的影響力擴散得很快,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威脅。”杜立航語氣低沉,“但我相信,藍澤國的經濟監管政策會傾向於支持本地企業,對吧?”
高層官員微微一笑:“深藍集團是藍澤國的重要合作夥伴,當然會受到政策的傾斜。不過,我們也需要你們更深層次的合作。”
“合作沒有問題,但我希望藍澤國對外國企業的監管能更嚴格一些。”杜立航眼中閃過一抹冷意,“尤其是像星耀集團這種想要快速擴張的公司。”
“我們明白您的意思。”官員點頭道,“近期會推出一項新的創意產業監管法案,屆時星耀集團的擴張可能會受到一定限製。”
杜立航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接下來就看他們還能撐多久了。”
幾天後,江煜收到了一份匿名信件,信中透露藍澤國政府即將推出一項針對外國創意企業的監管新規,並附帶了詳細的草案內容。
“這件事來得太突然了。”喬芳琪皺眉說道,“一旦新規生效,我們的合作項目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資金轉移和本地化團隊的建立。”
顧彥點頭:“技術部署需要更長的審批時間,內容分發也可能被嚴格限製,這對我們來說是致命打擊。”
江煜拿著信件,目光深邃:“顯然,這背後有深藍集團的影子。”
“煜哥,我們該怎麼辦?”喬芳琪焦急地問道。
“事情還沒有正式落地,我們不能自亂陣腳。”江煜冷靜地說道,“立即與藍霜文化和本地創作者聯盟溝通,確保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同時,我會親自與藍澤國文化部的負責人談談。”
幾天後,江煜親自拜訪了藍澤國文化部的高層負責人。這位負責人顯得有些為難,但還是坦言道:“江總,新規的確在醞釀中,主要是為了保護本地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