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集團與深藍集團的對壘在藍澤論壇後迅速發酵,各大媒體平台和社交網絡成為了雙方支持者的“戰場”。
深藍集團支持者高舉效率與技術的旗幟,宣稱AI創作者係統將徹底革新創意行業。相反,星耀集團的支持者則強調創作者的情感與個性化內容的重要性,認為技術應該為人類創作服務,而非取代它。
“杜立航的言論占據了藍澤國主流媒體的頭條,他們試圖通過輿論壓製我們。”喬芳琪將一份報道遞給江煜,語氣中帶著幾分擔憂,“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擊,星耀在藍澤國的影響力可能會被弱化。”
江煜看著報道,冷靜地說道:“輿論的戰場不能被情緒左右,我們要用事實說話。顧彥,啟動‘星耀創作者聯盟’的首期計劃,公布已經合作的創作者名單和作品,擴大我們的實際影響力。”
“明白!”顧彥應聲離開。
不久後,星耀集團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星耀創作者聯盟”的首批藍澤國創作者名單正式公布,同時上線了一批由聯盟成員創作的優質內容。
這批內容覆蓋短視頻、插畫、小說等多個領域,並通過“星海橋”平台實現了全球化分發。作品上線不到24小時,就在多個國際平台上獲得了數百萬次播放和互動。
一位聯盟成員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感謝星耀集團為我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讓藍澤國的文化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此舉迅速贏得了藍澤國本地創作者的支持,也在輿論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麵對星耀集團的成功,深藍集團加大了公關力度。他們通過數據對比,強調AI係統的高效性,並指責星耀集團過於依賴情感營銷,缺乏足夠的商業競爭力。
“星耀集團的模式無法滿足大規模內容生產的需求,最終會被市場淘汰。”杜立航在一次專訪中直言不諱。
這番話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論,也讓星耀集團的團隊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深藍集團在用數據攻擊我們的軟肋。”喬芳琪皺眉說道,“我們確實在效率上無法與他們相比。”
江煜卻笑了笑:“他們忽略了一點,創作行業並不是隻有效率一項指標。我們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就在輿論戰膠著時,藍澤國文化部的一位高層官員主動聯係了江煜。
“江總,我非常認同星耀集團的理念,也看到了你們對藍澤國創作者的扶持。”官員說道,“藍澤國有一家曆史悠久的文創公司——藍霜文化,他們一直希望找到一個國際化的合作夥伴。我覺得星耀集團是最合適的人選。”
“藍霜文化?”江煜露出感興趣的表情,“能具體介紹一下嗎?”
“他們擅長將藍澤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相結合,有著豐富的創作資源和優秀的團隊。但一直苦於缺乏全球化的推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