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國文化方舟計劃的初步框架即將提交,江煜和團隊的工作迎來了最後的衝刺階段。辦公室內,幾位核心成員圍在會議桌旁,進行方案的最終審核。
“江總,這部分關於創作者收益分配的設計,我覺得可以再具體一些,比如按內容類型和地域分層。”顧彥一邊翻看資料,一邊提出建議。
江煜點點頭:“有道理,內容類型的細分能更貼合不同文化背景。我們再優化一下。”
會議持續到深夜,所有人都顯得有些疲憊,但氣氛中卻充滿了完成任務的緊迫感。
“曙光計劃在曙國已經證明了創作者模式的潛力,這一次,曜國的文化方舟計劃必須更進一步。”江煜掃視眾人,堅定地說道。
結束會議後,江煜回到酒店房間,打開手機,發現學校團隊的聊天群裡炸開了鍋。
趙然:好消息!我們的創業項目入圍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的決賽!
林天:真是太棒了!我們做到了!
趙然:煜哥,這次離不開你的幫助,要是你在就好了。
江煜看到消息,嘴角微微揚起,打字回複:“恭喜大家!這隻是開始,決賽我一定抽空參與。”
一旁的蘇念晴發來一條私信:“煜哥,這真是雙喜臨門啊!星耀計劃在曜國順利推進,學校這邊也捷報頻傳。恭喜你!”
江煜回複道:“謝謝念晴,有你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
第二天,江煜接到了吳正源的電話。
“江煜,聽說你的學校項目取得了突破,真是不錯。”吳正源說道,“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文化方舟計劃的核心階段很快就要到來。你需要更加專注。”
“老師,我會平衡好兩邊的任務。”江煜答道,“曙國、學校、曜國的事情,我都不會放下。”
“年輕人有衝勁是好事,但不要讓自己陷入精力透支。”吳正源語重心長地說道,“記住,學會抓住最重要的事情。”
這句話讓江煜陷入了深思。他開始意識到,無論是學校還是曜國,自己都需要做出更加精準的取舍。
幾天後,曜國文化部主辦了一場“文化之橋”交流活動,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創作者展示作品,並通過現場創作與觀眾互動。
江煜作為星耀集團的代表,帶著團隊參與了活動。他們設置了一個虛擬現實展區,觀眾可以通過VR體驗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故事,吸引了大量關注。
一位曜國本地藝術家感慨道:“這種方式不僅打破了語言的障礙,還讓我更加直觀地理解其他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