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帶頭大哥吼一聲大家就拿了工具,就開始挖呀挖,把那個小山坡給挖掉。
這個時代的人,要修路都是人工做的多。
那種機器的想都彆想了!
流浪漢們都努力的乾活,有農場的人在幫忙指導。
鄭裕就是在修路上很有經驗的。
因為袁家莊的很多路都是他讓人修的。
所以修路時候,鄭裕很快的主導大家進行各項的工作。
修路忙碌了半天,大家的工作進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再不錯,對陸成來說,那隻是比沒動的時候好一丟丟。
人工的速度,與陸成見過現代的那種機器速度相比,真是無法言語表達。
但是就這樣,陸成還是讓廚房的人給流浪漢們都發了三個饅頭。
陸成沒有在他們工作之前給他們發饅頭。
那是因為陸成得讓他們知道,就算是想幫他們,那也得他們自己努力。
不是裝裝可憐,或是賣賣慘就可以獲得食物。
必須要付出工作的努力勞動。
這個世界,不會有人白給你好處。
天上不會掉餡餅!
沒有毫無要求的好處。
如果有,那就是自己的父母!
晚上的時候,流浪漢們讓安排在離牛棚很近的草垛房裡睡。
好多的流浪漢抱著草就高興的說:“好久沒有睡過這麼軟乎的草垛床了!”
陸成看到他們不嫌棄,就讓孫三文叫了一個人在這裡守著,陸成就回了宿舍裡了。
隻要讓流浪漢吃上玉米,而且是合法合規的。
那他們就不會去冒險進深山。
也是變相的保護流浪漢們的生命安全。
而且流浪漢用來當短工,是最最劃算的低價勞動力。
一百斤的玉米,就給六斤的玉米,這在當時來說,工價不算低了。
當然,這玉米就是帶棒棒的。
所以也沒有多少。
不是脫顆粒的那種。
所以還是含了一點的水份的。
但是流浪漢們還是答應了。
因為他們太需要糧食了。
而且,他們如果做短工,那秋收過去,要翻地,他們隻要有一天三餐的吃的,就可以勞動一天!
這個陸成也是在心裡盤算。
而農場的職工都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一個人帶幾個流浪漢,安排流浪漢的工作及點數目,記錄賬冊。
因為是人工的,全部要記錄,所以職工們雖然沒有直接去修路挖坑,但是他們的工作也一樣的進行。
隻是因為農場的職工,數量有限。
春種的時候都是很多的職工勞累過度,有好十幾個人累到生病的。
而且秋收也是很需要跟大自然搶收的。
如果收的慢了,那小鳥就把玉米啄了,全部收到小鳥的窩裡,它們存的糧食那就不是幾斤的糧食,那是十幾斤,或是幾十斤!
因為小鳥會在周圍的山上築窩,然後不停的給它自己的窩裡附近收藏玉米。
真的慢慢收玉米的話,損失就是非常大的。
而晚上的時候,流浪漢們也第一次睡得很安心。
一夜都沒有什麼人起夜。
可能是第一次吃得這樣飽,大家都心滿意足的睡個好覺。
次日的時候,陸成讓他們再去修路。
因為有昨天的半天的修路的經驗,大家去了路上後,就乎乎的挖,石頭也撬動,搬移走。
一個人搬不動就三個人來,三個人搬不動,就六個人來。
做事的時候大家都齊心協力的。
倒是今天的進展比昨天的快了許多。
陸成正在這裡查看,這修路也得看看路麵壓得實不實。
周邊圍的石頭穩不穩?
這個年代修路,那裡有水泥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