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拔官員的速度,完全趕不上遼人敗退的速度。”
趙禎無奈的道:“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現在先將寇季所需的三府的官員配備齊全再說。
其他的地方等打下來再說。
至於河西和興慶府等地奏請增添官員的事情,讓他們再等等。”
呂夷簡皺著眉頭,沉吟道:“我大宋倒也不是湊不出官員,關鍵是新征之地歸於軍管以後,對底層官員需求銳減,可對中層和上層官員的需求並沒有減少。
底層官員還要,可以破例從民間的一些讀書人中間選用。
再不濟從小吏中再抽調一批人也行。
可中上層的官員,就沒辦法破格選用。
隻能從朝廷現有的中上層的官員中抽調。”
最難的就是從中上層的官員中抽調的問題。
大宋目前的官員,已經經過了好幾次抽調了。
如今各級衙門已經精簡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再抽調,會出事。
王曾沉聲道:“我們不從朝廷抽調官員,難道讓寇季自己想辦法給新得的三府之地配備官員嗎?”
“不行!”
呂夷簡果斷開口。
真要讓寇季給新得的三府之地配備官員,那新得的三府之地,以後恐怕就會成為寇家的自留地。
寇季如今權勢已經大的驚人了。
再給寇季增磚添瓦,寇季自己不反,他手底下的人也得反。
王曾沉聲道:“我自然知道不行,所以我們即便是咬緊牙關,也得想辦法把寇季要的官員給湊齊。”
呂夷簡沉默了一會兒,道:“太學和國子監的一些博士,可以適當的抽調一些。六部和其他衙門裡的副官,也可以抽調一些。”
王曾思量著道:“各府的主官不能動,但是各府的副官卻可以抽調。抽調以後,沒有官員補上,暫時就讓空缺著,隨後慢慢補。”
張知白沉吟著道:“如此一來,倒是勉強能配備夠寇季所需的官員。可朝廷和地方上做事的時候,恐怕會變得很艱難。”
呂夷簡歎了一口氣道:“艱難就艱難吧。熬過去了就好了。”
說到此處,呂夷簡對趙禎一禮,“官家,去歲幾位皇子皇女降生,官家並沒有舉國同慶。今歲不如再加一次恩科,為幾位皇子和皇女慶生,官家以為如何?”
趙禎盯著呂夷簡道:“朕已經加了一次了。”
今歲有一次常科,趙禎此前找理由又加了一次恩科,再加恩科就是第三科了。
三次科舉同一年考,有點瘋狂。
呂夷簡鄭重的道:“我大宋如今急需人才,用一些非常手段,也在情理之中。”
趙禎哭笑不得的道:“那就加吧……三科一起考,從科舉製出現以後,從未有過。也不知道民間百姓們會不會罵朕是昏君。”
呂夷簡正色道:“民間的百姓隻會對官家歌功頌德。”
趙禎搖頭一笑,道:“官員的事情就這麼辦吧。遷移百姓的事情,三位愛卿怎麼看。”
呂夷簡幾乎毫不猶豫的開口,“此前戶部查檢時,查檢出了不少赤貧的百姓。官家可以下旨讓各地官府將那些赤貧的百姓送過去。”
趙禎一愣,道:“赤貧的百姓貌似不夠……”
新征之地,可不止寇季提出了遼陽府等地需要百姓。
渤海府、琅琊府、古蒙府也需要。
赤貧的百姓,還不夠這六府塞牙縫呢。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沒有開口。
他當然知道赤貧的百姓不夠。
但是貧寒的百姓不好動。
赤貧的百姓真的是貧窮到了無立錐之地。
地方官府懶得搭理他們,地方豪強也是如此。
以往,赤貧的百姓窮的活不下去了,就會落草為寇。
如今朝廷增強了地方兵,草寇被打的活不下去。
赤貧的百姓也沒辦法再去落草為寇。
若不是朝廷在遷移百姓方麵有一定的要求,地方官府恐怕早就將赤貧的百姓打包送到河西和興慶府等地去了。
地方豪強們幾乎不會用赤貧的百姓做佃戶。
他們隻會找那些有一點薄田的貧寒百姓做佃戶。
原因無他。
貧寒的百姓在給他們做佃戶的時候,出了問題,他們能想辦法從貧寒百姓身上將損失討回來。
赤貧的百姓一無所有,赤貧的百姓要是一無所有,他們就隻能自認倒黴。
土地兼並中慣用的巧取豪奪,其中的巧取就是如此。
地方豪強就是借著佃戶們在幫他們耕種的時候,出現了問題,然後將責任推到佃戶們頭上,借此將佃戶們手裡那點僅有的田產拿到手。
所以地方豪強一般不會用赤貧的百姓,除非赤貧的百姓跟他們簽訂如同賣身契一般的長契。
但大部分赤貧的百姓不會跟地方豪強簽訂如同賣身契的長契。
一旦簽了長契,就會被地方豪強壓榨致死。
在皇權不下鄉的古代,地方豪強有的是手段弄死人不償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赤貧百姓們情願落草為寇,也不願意去簽訂如同賣身契的長契。
朝廷將這些人弄到新得的三府之地去,地方豪強不會反對,也沒人會說什麼。
可是朝廷要是動貧寒百姓,動地方豪強盤子裡的肉的話,他們一定會跳起來跟朝廷對著乾。
呂夷簡正是因為動那些貧寒百姓有什麼後果,所以才沒有開口提貧寒百姓。
呂夷簡知道動那些貧寒百姓是什麼後果,趙禎也知道。
趙禎見呂夷簡不言語,就沉吟著道:“就不能再遷移一些貧寒百姓過去嗎?”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坦言道:“找個由頭,從各地湊十幾萬百姓,應該沒什麼影響。超過一定數量的話,恐怕會出大問題。”
趙禎歎了一口氣道:“十幾萬就十幾萬吧,總比沒有強。”
說到此處,趙禎對呂夷簡三人道:“三位愛卿儘快將此事辦妥。爭取在春耕結束之前,將人送過去。
若是錯過了春耕,朝廷就得養那些俘虜和遷移過去的百姓一年。
朝廷幾十萬兵馬在外征戰,錢糧如同流水一樣往外流。
再加上一百多萬俘虜,以及近百萬貧寒百姓的話,花銷就會更大。”
呂夷簡三人齊齊向趙禎施禮。
“臣等知道其中的輕重,一定儘快將此事處置妥當。”
趙禎擺了擺手,讓呂夷簡三人下去做事。
呂夷簡三人離開以後。
趙禎歎了一口氣,“這點百姓,根本不夠。如今禁軍幾乎都在外麵征戰,朕想用強都不行。
遼地既然已經打下來了,那就不能荒廢。
朕就去信給四哥,讓四哥看著辦吧。”
趙禎有了決定,就寫了一封信,留在了龍案上。
趙禎的信,寇季一時半會兒可收不到。
寇季在給朝廷去了文書以後,就帶著軍中一些受傷退下來的將士,領著俘虜,開始在遼陽府等地分地、分屋舍。
讓俘虜們在將士們監督下種地、放羊。
在此期間。
寇季也一直關注著兵事。
幾方兵事,除了狄青部已經徹底停下了以外。
高處恭、劉亨、朱能、種世衡等人仍舊在征戰。
在大宋強橫的兵鋒下,無論是逃入韋室的遼人,還是韋室人,或者東海女直,幾乎都不是對手。
但女直和韋室並沒有因為大宋兵鋒強橫就徹底放棄抵抗。
他們在正麵戰場上不是大宋兵馬的對手。
就躲藏在山林裡,頻頻派遣小規模的兵馬騷擾和突襲大宋兵馬。
韋室和女直如此打發,著實給大宋兵馬造成了不少麻煩。
此類的戰術是這片土地上所有部族活命的根本。
在麵對遼人攻伐的時候,他們就是用的如此戰術應對遼人。
遼人每次在剿滅了他們中間最大的部族以後,就會退兵。
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遼人對高麗。
遼人在征討高麗的時候,曾經一度打到了高麗的都城開城。
將高麗的正規兵馬打的丟盔棄甲。
將高麗的皇室和貴族屠戮了大半。
高麗幾乎可以說是覆滅在即。
當時的高麗顯宗,就采用了突襲和騷擾的戰術,頻繁的去滋擾遼兵。
遼國最終被迫退兵。
高麗也因此得以保全。
不然,恐怕在很久以前,高麗就不複存在了。
如今,東海女直和韋室,借用同樣的戰術。
他們大概是想學習高麗,借用如此戰術,讓大宋兵馬知難而退。
隻是無論是高處恭、劉亨,還是種世衡和朱能,都不是那種知難而退的人。
高處恭和劉亨二人對付韋室人,采取的是發現一批殺一起,通過殺戮來征服韋室。
種世衡和朱能就不同,他們此前在大理的時候,對付過許多部族,有對付小部族的經驗。
他們就采取了拉一批打一批的策略,借著女直人,對付女直。
有女直自己人領路,種世衡和朱能的進境十分快速。
半個月時間,種世衡和朱能就拿下了半個東海女直占據的疆土。
半個月時間,趙禎送給寇季的信也到了。
高麗王在這個時候也終於給了寇季回應。
遼陽府城主府。
正堂。
寇季一手拿著種世衡和朱能二人的捷報,一手拿著趙禎送過來的信,正準備翻閱。
一個隨軍的文官匆匆趕到了正堂,稟報道:“寇樞密,高麗使節到了。”
寇季放下了手裡的捷報和信件,“從我派遣使節到高麗,前前後後過了足足快一個月了,高麗使節現在才到。
還真是給我麵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