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看起來對他信心滿滿,可他心裡真的沒底。
他算是一個將百姓的性命看的比較重的人。
所以在理政施政的時候,都要為百姓考慮考慮。
不像是那些出身高,一入仕就執掌一方大權的人,一個個隻想做出政績,對百姓死活沒有多少概念,也不會為百姓考慮。
所以他對自己肩膀上的重擔認識的很深。
所以他心裡沒底。
他不知道寇季為何對他信心滿滿的。
坦白說,渤海府監察使的職位,若不是寇季塞給他的話,他在拿到任命的那一刻,就會果斷請辭。
他可以忍痛放棄自己的仕途,但絕對不會自命不凡的去上任,去禍害百姓。
寇季見包拯一臉苦笑,就知道包拯心裡有所擔憂,他沉吟了一下,笑著道:“你也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
渤海府是一府之地沒錯,可是治下的百姓並沒有一府。
充其量就是我大宋一個上州的百姓。
所以你完全可以將渤海府當成我大宋一個上州對待。
你仕途上的經驗雖然不多,出任一府的副官,確實欠缺了一些。
但是出任一州的副官,總是可以的吧?”
包拯坦言道:“若隻是尋常的一州,學生自然有信心能夠治理過來。可渤海府是府,不是州。
學生既然要參與治理渤海府,那就的好好了解了解渤海府。
可學生想要深入了解渤海府,就必須親自走一走渤海府內所有的地方。
學生走完整個渤海府,恐怕得一年之久。
一個任期是三年。
學生能為渤海府百姓做事的時間,恐怕隻有兩年。
兩年,做不了多少事。”
寇季聽到包拯這話,略微一愣,仔細思量了一番後,盯著包拯道:“你想在渤海府多待一任?”
包拯正色道:“學生既然在渤海府當官,那就得為渤海府百姓做事。”
寇季沉吟道:“既然你有此心,那我就滿足你。你就踏踏實實的在渤海府待兩任。”
包拯恭恭敬敬的對寇季一禮,“多謝先生。”
寇季撇撇嘴道:“若不是渤海府知府蘇洵是我親自派過去的,我還以為你是渤海府知府。”
包拯聞言一愣,失聲笑了。
寇季這是在調侃他。
他又不是那種不苟言笑的人,也沒有到不苟言笑的那個地位上,所以真性情輕而易舉的就流露了出來。
寇季盯著包拯笑道:“說說吧,你百忙之中,特地冒雪趕到此處來見我,所為何事?”
包拯趕忙道:“比起您,學生那點小忙,不算什麼。”
寇季瞥了包拯一眼,“行了,彆奉承我了。你的性子就不適合奉承人。”
包拯乾巴巴一笑,道:“蘇洵說了,多奉承奉承您,求您辦事就會容易一些。”
寇季翻了個白眼,“我是那種喜歡聽奉承話的人嗎?蘇洵也是皮癢癢了,敢教唆人揣測我。”
包拯解釋道:“蘇知府可沒有揣測您的意思。此次學生前來見您,確實有事相求。”
寇季道:“直接說吧。”
包拯點了一下頭,“如今渤海府百廢待興,雖說可以憑借一些漁獲戶口,但明年開春以後,想要自給自足,仍舊有些難。
遼人不擅長捕魚,更不擅長耕種。
讓他們牧馬放羊還行,讓他們捕魚和耕種,頂多隻能糊口。
教會遼人捕魚、耕種,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蘇洵和學生的想法一樣,都想在任期內,讓渤海府富裕起來,讓渤海府的俘虜們在糊口之餘,還能為朝廷獲取一些稅收。
所以蘇洵想要通過稅法,吸引一些商人進來。”
寇季眉頭一挑,道:“蘇洵想通過商人,帶動渤海府的繁華,這個想法不錯。渤海府臨海,距離高麗比登州近了不知道多少。
發展一下海貿的話,確實可以。
遼地產出的皮毛、藥材等物,也能通過海船,運送到我大宋其他地方,或者販賣到高麗等地。
若是操作得當,渤海府說不定會成為此地最繁華的地方。”
說到此處,寇季問道:“蘇洵可是想要通過免稅,吸引那些商人?”
包拯緩緩搖頭。
寇季有些意外的道:“蘇洵不打算免稅?”
包拯點頭道:“學生和蘇洵仔細聊過,發現我大宋的商稅稅法有缺。若是免稅的話,必然能吸引很多的商人過來。
隻是免稅更多的是讓那些商人鑽空子。
雖然能為渤海府帶來一些收入。
但那些商人隻會將渤海府當成一個驛站,來了就走。
頂多隻是讓渤海府一兩州之地短暫的繁華起來,沒辦法讓其他地方繁華起來。
所以免稅的話,對渤海府發展的益處並不大。”
寇季聽到這話,沉吟著點了點頭。
大宋商稅稅法有缺陷,寇季在很早之前就知道。
蘇洵和包拯能發現此事,他倒不覺得意外。
因為在大宋朝,隻要是留心商稅和商人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隻是沒人為此事奔走,也沒有人奏請朝廷重新製定商稅律法。
因為朝廷每年通過撲賣收稅權,能獲得一筆收入。
雖然不多,但勝在穩定。
更重要的是,商稅稅法背後牽扯到的利益十分龐大。
牽一發而動全身。
隻要是大宋官員,幾乎家中都在做生意,都有一定的商產。
就拿包拯而言,家裡並不像是許多演繹話本裡說的那麼貧寒。
包拯家裡也算是小地主。
家裡除了廣闊的良田意外,還有一些鋪麵。
那些鋪麵都做著生意。
其他的官員自然不必多說。
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鋪麵,做著各種生意。
所以朝廷要動商稅稅法的話,就等於是在觸及滿朝文武,以及所有豪門大戶的利益。
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蘇洵和包拯能在發現了商稅稅法中有缺陷,並且告知給他這個有能力影響商稅稅法的人,寇季心裡很欣慰。
雖然他們沒有直接揭開此事。
但他們將此事告知給了自己,那就說明他們二人對商稅稅法有看法。
隨後文製革新的時候,要是動商稅稅法,那他們兩個就是可用之人。
“你們既然不打算免稅,那你們打算如何吸引商人?”
寇季開口問道。
包拯直言道:“減稅,給他們提供做生意的地方。”
“減稅?”
寇季思量著道:“朝廷如今的商稅稅收,是二十抽一,你們準備減到什麼地步?”
“三十抽一!”
“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
寇季點著頭道。
旋即,寇季繼續問道:“那你們打算如何給他們提供做生意的地方?”
包拯沉聲道:“無償送給他們。”
寇季沉默著沒有說話。
包拯急忙道:“如今渤海府地廣人稀,俘虜們現在可做不了生意,所以渤海府內的大部分城池都是空的。
那些宅院、商鋪,幾乎都沒有用。
俘虜們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開荒、捕魚。
所以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也用不上。
與其看著那些宅院和商鋪荒廢了,不如送給商人,吸引他們過來。”
寇季笑著開口道:“你不必急著解釋,我又沒說不答應。”
無償將宅院和商鋪給商人的事情,若是奏請政事堂的話,政事堂一定不會答應。
商人社會地位低,再加上‘無商不奸’的話一直在盛傳。
所以大宋朝其他人對商人都不太友好。
朝廷在針對商人的時候,奉行的規矩很另類。
那就是寧願不得好處,也不讓商人占便宜。
甚至一些迂腐的官員都不願意聊跟商人有關的事情,一旦聊到了商人,就是批判。
包拯就是怕寇季和其他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所以才急於解釋。
說來也怪,大宋朝幾乎所有官員家裡都有生意,但他們卻一直看不起生意人。
大宋朝上上下下,愣是沒有一個人覺得這種情況有問題。
反而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寇季在笑著安撫了包拯以後,道:“你特地趕過來找我,主要是為了房契和地契的問題吧?”
包拯幾乎毫不猶豫的點頭。
渤海府如今雖然歸蘇洵和包拯管,他們幾乎能決議渤海府內九成九的事務,但是有一些事務就沒辦法決議。
其中就包看房契和地契的問題。
古人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麵,有完善的律法,往往私有財產都和人命掛鉤,曆朝曆代在這方麵的監管也十分嚴格。
衙門裡的田產、財產官司的審訊,有時候比人命案還要嚴格。
也正是因為如此,房契、地契方麵的監管力度也很大。
蘇洵和包拯要無償給商人們房產和田產的話,必然會出具房契和地契給商人。
此事必然會傳到朝堂上。
背後引起的熱議和反向也比較大。
若是沒人撐腰的話,肯定會出事。
所以,蘇洵和包拯需要寇季認下此事。
寇季如今主掌燕雲十六州和遼地的一切軍政大權。
他做出的決定,朝堂上的文武即便是有異議,也隻能議一議。
想要撥動正反,除非先將寇季手裡的軍政大權給剝奪了。
所以寇季認了此事,啥事沒有。
蘇洵和包拯若是認了此事,鐵定罷官。
寇季知道其中的含義,所以在包拯點頭以後,笑著道:“放手去做吧。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城池裡的商鋪和宅院可以無償給商人們,但是城池外的地方,絕對不能無償給商人們。
商人們要用,也隻能租借。”
包拯見寇季答應了,臉上流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寇季認了此事,他和蘇洵就能放心大膽的吸引商人到渤海府了。
寇季見包拯笑容燦爛,便感慨道:“商人在大宋還真是不受待見,若是將那些宅院和商鋪分配給百姓的話,也就沒有這麼多事情了。”
包拯重重的點頭。
士農工商,商人處在最低層。,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