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兩班站定,皇親國戚坐定。
趙禎才攜手曹皇後,出現在了正殿中。
趙禎原本是吩咐曹皇後去歇息的,但是考慮到此地並非汴京城,興慶宮正殿也不是垂拱殿,所以就帶著曹皇後一起出現在了正殿中。
趙禎攜手曹皇後坐定。
陳琳宣了一聲。
滿朝文武、皇親國戚,齊齊躬身施禮。
“臣等參見官家……”
“臣等參見皇後……”
趙禎極具威嚴的道:“眾愛卿不必多禮……”
曹皇後笑容和藹的附和了一句。
滿朝文武、皇親國戚,齊齊直起腰。
趙禎吩咐道:“賜座!”
皇親國戚躬身謝座以後,才緩緩坐下。
趙禎環視殿內的所有人,微微挺直了腰板,鄭重的宣告道:“今歲,我大宋先征遼國,再征西夏,如今遼國已經俯首,西夏已經伏誅。
我大宋已經今非昔比,再無強敵敢跟我大宋叫囂。”
正殿內所有人,聽到了趙禎的話以後,齊齊施禮。
“為大宋賀,為官家賀!”
趙禎繼續道:“朕繼位之初,我大宋羸弱,周遭強敵環伺,我大宋百姓,時時刻刻都在為兵災擔憂。朕夙興夜寐,對政務,對兵事,不敢有半點怠慢。
文臣們勤於政務,幫朕安定天下。
將士們拚命廝殺,為朕開疆拓土。
正是我們君臣一心,才造就了今日的大宋。”
正殿內所有人再次施禮,高聲道:“為大宋,為官家,臣等萬死不辭。”
趙禎緩緩點頭,“很好……朕很欣慰……”
趙禎環視眾臣道:“朕特意召你們所有人到此,長途跋涉,舟車勞頓的,你們中間一些人有怨言,朕心裡清楚。
朕也不是故意折騰你們,朕如此做,也有朕的用意。
朕在將士們出征的時候,曾經答應過將士們,在他們功成以後,就在此地,封賞他們,並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為他們誇功。”
眾臣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趙禎是不是有點興師動眾。
趙禎盯著眾臣,繼續道:“朕知道你們中間有些人覺得朕此舉有些興師動眾。但朕就是要興師動眾,朕就是要借此,告訴天底下所有人。
但凡願意為我大宋建功立業的人,不論文武,朕都可以興師動眾的為他們誇功,為他們慶賀。
朕不僅要在此處為他們誇功,朕還要在汴京城為他們誇功。
朕甚至還要在汴京城內,立一座昭勳崇德閣,將所有有功於我大宋的文武大臣的繪像懸掛於其中,讓後世子子孫孫都記住他們。”
滿朝文武、皇親國戚,聽到趙禎這話,都有些動容。
趙禎要立昭勳崇德閣?
怕是跟唐朝的淩煙閣有一拚吧。
但凡入閣之人,地位、名望,都會大增。
更關鍵的是,入閣之人,身上都如同多了一道免死金牌,是真的可以免死的那種。
隻要不造反,就算是犯天大的錯,估計也會被饒恕一二。
絕不是各家武勳家中的那些毫無用處的丹書鐵卷可以比的。
更重要的是,隻要往後的帝王,沒有將入閣之人的畫像從昭勳崇德閣拿出,他們的子孫後輩,也能得到一些朝廷的照顧。
其中的招勳二字,應對的是武臣。
崇德二字,應對的是文臣。
也就是說文臣武將都有機會。
滿朝文武在動容之餘,在思量著自己有沒有機會進入到昭勳崇德閣。
唯有寇季一人,是真真正正的被趙禎的話驚到了。
史料上記載,宋朝確實建立過昭勳崇德閣。
隻不過不是仁宗趙禎在朝的時候,而是南宋理宗趙昀在位的時候建立的。
裡麵存入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所以民間有一些人稱他們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宋朝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所以沒有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有名。
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建造閣樓的皇帝的緣故。
另外一部分就是,唐朝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幾乎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朝的時候的功臣。
而昭勳閣二十四功臣則是囊括了有宋一朝的所有功臣。
分彆是趙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載、潘美、李沆、王旦、李繼隆、王曾、呂夷簡、曹瑋、韓琦、曾公亮、富弼、司馬光、韓忠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陳康伯、史浩、葛邲、趙汝愚。
其中大部分是文臣,武臣少之又少。
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所以不如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名聲大,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中一些人,並沒有資格被歸入其中。
比如石熙載。
此人出任過樞密使一職。
但對大宋並沒有太大的貢獻。
在朝任職期間,也屬於平平淡淡的那種。
沒太大的建樹,也沒有什麼錯處。
還有一些人,有資格進入到其中,卻沒有羅列在其中。
比如高懷德。
高懷德對大宋的功勞,不能說超過了昭勳閣內的所有人,但至少能超過一大半。
如此人物,卻沒有被列入其中。
可見昭勳閣二十四功臣的評判,有失公允,所以不被人認可。
趙禎將兩百多年以後才會出現的東西拿出了,寇季自然覺得驚訝。
他可從沒有跟趙禎講過類似的事情。
他也沒聽說有人跟趙禎講過類似的事情。
他倒是沒有懷疑趙禎跟他一樣,是個穿越者。
他隻是有點懷疑,趙禎是不是在大戰期間,曾經在他睡覺的時候,派人進入過他的帳篷,聽他講過什麼夢話。
畢竟,睡著了以後,你自己會做什麼,彆人不告訴你,你自己是不知道的。
就在寇季胡思亂想的時候。
趙禎已經開始吩咐陳琳,為將士們誇功。
“召有功將士上殿!”
陳琳高喝了一聲。
一些功勞足夠大,有資格出現在滿朝文武麵前的將士,身披著盔甲,進入到了殿中。
他們向趙禎施禮過後,就端端正正的站在了殿中。
陳琳捧著一卷文書,開始細細的論起了將士們的功力高。
小到斬敵幾首。
大到攻城拔寨,無一不記錄在案,無一不宣講給滿朝文武聽。
不止陳琳一個人在宣講。
在陳琳宣講的同時,殿外還有八個禦前侍衛,將他的話重複給那些站在殿外的官員聽。
誇功的場麵持續了一日。
這一日,可以說是武人們最驕傲的一日。
因為被誇讚到的九成九是武人,僅有那麼七八個文臣。
而那被誇讚到的七八個文臣,也是因為在戰場上建立了功勳,才被誇讚的。
比如有一個推官。
跟隨著校尉一起去掃平一個小部族。
剛進入到了小部族所在的位置,校尉就被小部族的神射手射死。
將士們亂作一團。
推官臨危不亂,親自抄起刀,砍殺了幾個逃跑的將士,然後自己身先士卒,帶著其他將士殺進了小部族,掃平了小部族。
他雖然是文官,卻在戰場上建立了不小的功勞,也被拿到了滿朝文武麵前誇讚。
一場誇功大會結束以後。
武臣們誌得意滿的離開了興慶宮正殿。
文臣們一個個垂著腦袋,像是霜打的茄子。
文臣們倒是想找個由頭,殺一殺武臣的威風。
但是在興慶府,他們卻不敢。
興慶府內外,如今兵馬眾多,其中不乏一些受過武臣恩惠,願意為武臣舍命的人。
他們今日在殿上找了武臣麻煩,難保行走在興慶府內的時候,不被那些自作主張的報恩之人給砍成七八塊。
寇季在文武大臣們離開興慶宮正殿的時候,跟著出了興慶宮正殿,他站在門口,盯著那抬頭挺胸離去的武臣,又看著那垂頭喪氣的離去的文臣,低聲嘟囔了一句。
“真想將韓琦從河西調過來,讓他站在這裡,看他能不能理直氣壯的喊出那句‘東華門外唱名方乃好兒郎’……”
“韓琦是誰?”
陳琳不知道何時出現在了寇季身側,低聲詢問。
寇季並沒有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產生慌亂,反而十分淡定的看向了陳琳,道:“一個覺得武人不如文人的讀書人……”
陳琳不屑的道:“大部分讀書人,也就活一張嘴……刀架在了脖子上,他們改口比誰都快……”
寇季不想跟陳琳探討這個問題,所以詢問道:“你不在裡麵伺候官家,跑到出來做什麼?”
陳琳無奈的道:“官家在滿朝文武離去以後,將賜少爺抱過去玩了一會兒,賜少爺一泡神水,將不少賜封詔書給汙了。
官家召你進去陪他一起重新草擬詔書。”
寇季愕然道:“交給中書舍人去做不就好了嗎?”
陳琳瞥了寇季一眼道:“賜少爺犯的錯,總不能讓彆人擔過吧?官家在類似的事情上還是十分公允的。”
寇季橫了陳琳一眼,“說真話!”
陳琳淡淡的道:“官家覺得,有些人的封賞,應該變動一二,所以找你商量。”
寇季瞪了陳琳一眼,邁步入了興慶宮正殿。
陳琳似乎習慣了被寇季瞪,也沒有生氣,跟著寇季就進了興慶宮正殿。
寇季一進正殿,就看到了寇天賜正坐在龍案上,麵前堆著一堆的聖旨,他正在撕著玩。
趙禎笑眯眯的坐在一旁,低聲引誘道:“叫一生父皇聽聽……”
寇天賜一邊撕著聖旨,一邊軟軟的喊著。
“父皇……”
趙禎的笑容那叫一個燦爛。
曹皇後瞧著也是一臉笑意,隻是眼底有一絲的憂傷。
向嫣在哪兒坐立不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