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李迪感受到的震撼(2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0090 字 2024-03-28

信使苦著臉道:“是李公……”

寇季一愣,皺眉道:“那個李公?”

信使趕忙道:“李公迪……”

寇季愕然道:“李迪?他到西域了?什麼時候的事情,為何我一點兒消息也不知道?他跑西域來做什麼?截下你的信,又是為何?”

信使苦著臉道:“具體的卑職也不清楚。總之從西域傳回去的信件,被李公碰到了以後,都截下了。從汴京城傳過來的信件,也被李公儘數攔下了。”

寇季聽到這話,臉都黑了。

“我就說,我等了這麼久,也沒有等到朝廷送信過來,原來是被李迪給攔下了。”

“攔就攔吧。你攔公文,我不在意。你攔私信乾嘛?”

“……”

寇季抱怨了幾句,黑著臉盯著信使道:“李迪現在何處?”

信使趕忙道:“李公已經到了沙州境內,特地派遣卑職過來傳信,讓您備好酒肉招待他。”

寇季咬牙切齒的道:“好……我一定給他備一桌豐盛的酒菜……”

寇季回頭吩咐巡馬衛漢子們道:“傳我令,著守衛沙州城王宮的將士,將王宮正殿,用巨木巨石給我堵死,無我令,不得開啟。

傳我令,著沙州城內的守軍,帶領著俘虜,將城內的牛羊馬匹,一並趕到沙州城北十裡外的牧場看管。”

巡馬衛漢子們聽到寇季的話,一臉茫然。

他們不明白,寇季為何會乾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寇季瞪起眼,“還不快去?!”

巡馬衛漢子們趕忙答應了一聲,去傳達寇季的命令。

寇季冷哼著對信使道:“煩勞你回去一趟,告訴李公,慢慢走,不要著急。反正沙州城裡也沒有他想要的東西。”

信使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

寇季卻沒有再搭理他,跨上了馬背,領著巡馬衛漢子們往沙州城奔去。

李迪為何會出現在西域,寇季一猜便猜到了。

李迪攔下了他的家書,讓他煎熬了許久,他自然也得讓李迪感受一下煎熬的折磨。

寇季一行離開以後。

信使在原地愣了許久,猶豫了一番,騎著馬重新踏入到了沙漠中。

……

翌日。

沙州的荒漠上卷起了一陣風沙。

李迪一行,頂著風沙,出現在了沙州的綠地上。

經曆了西域的風沙洗禮,李迪整個人看上去又蒼老了幾分。

一行人在綠洲邊上站了許久,也沒見到迎接他們的人。

李迪苦笑了一聲,撫摸著乾硬的胡須,長歎道:“世人皆知,寇吏部睚眥必報,果然不假。老夫不過攔下了他幾封家書,他就如此對待老夫,還真是小心眼。”

“事關寇吏部的妻兒,寇吏部自然上心。”

李迪身邊,一個年輕的宦官,擦拭了一下臉上的沙土,低聲說道。

李迪瞪起眼,不屑的道:“你懂個屁!”

宦官目光幽怨的瞥了李迪一眼,果斷閉上了嘴。

對於李迪攔下了通往汴京城和通往西域的文書的舉動,宦官真的看不懂,他十分不明白李迪為何要冒著被彈劾的風險,乾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李迪見宦官閉上了嘴,不再胡亂插話,便背負起了雙手,長歎了一句。

“人之常情,老夫如何不懂……老夫有兒孫,老夫自然知道一個父親,在得知妻子快要生產的情況下,卻得不到妻兒一點兒消息的焦急心情……”

宦官翻了翻眼皮,很想問一句,那您為何還要攔下寇吏部的家書。

但他感覺,他要是問出口的話,李迪很有可能會再罵他一頓,所以他果斷沒有問出口。

李迪長歎了一句彆人聽不懂的話以後,攀上了馬車,躺舒服了以後,催促著車夫,趕著馬車往沙州城駛去。

往前行了一段距離。

李迪聽到了震耳欲聾的呼喝聲,他立馬催促著車夫趕著車,快速的往聲音傳來的地方駛去。

等到了地方以後,李迪就看到了他畢生也沒有見過的一幕,驚愕的瞪大了眼珠子。

圍繞在李迪身邊的人,表情差不多。

一個個驚愕的張大嘴巴,一臉呆滯。

十萬多人開荒的場麵,十分壯觀。

他們喊著號子,揮舞著手裡的農具,將一塊塊的雜草地,變成了一塊塊良田。

一眼望不到頭的開荒人,一眼望不到頭的濕潤土地,讓人看著十分震撼。

“這……這……這……”

宦官結巴的說不出話。

李迪震驚的感慨道:“好一處大糧倉啊!”

李迪遠比宦官看到的更多,所以他不至於詞窮。

在宦官眼裡,那是數值不清的良田。

在李迪眼裡,那就是數值不儘的糧食。

“難怪你小子,待在西域不肯回去……難怪你小子,敢私自調遣大軍跟西夏叫板……難怪你小子,逼死了薛田,都不懼怕……”

“有這數值不清的良田,彆說是要了薛田性命,就算是要了老夫性命,老夫也心甘情願啊。”

“老夫還擔心你在西域的所作所為,傳回了朝廷,朝廷會因此怪罪於你,所以才攔下了那些文書,打算用自己最後的臉麵,幫你度過一次難關。”

“如今看來,你在西域所做的一切,都沒有錯。是老夫的錯,是朝廷的錯。”

“是朝廷和老夫鼠目寸光,竟不知道西域居然也有如此寶地,竟不知道你在西域乾出了如此豐功偉績。”

“……”

如此一眼望不到邊的良田,代表著什麼。

沒有人比李迪更清楚。

它代表著,西域以後將會產出無數的糧食。

它代表著,大宋許多百姓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挨餓。

它代表著,無數人的性命。

大宋富庶嗎?

大宋十分富庶。

可糧食在大宋依舊緊缺。

即便是無災無傷的豐收年,依然有人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

就這,朝廷還得從百姓們嘴裡摳出一部分,存在常平倉內,以備不時之需。

可以說,大宋的糧食一直不夠吃。

從立國之今,大宋的糧食一直緊缺。

朝堂上的官員,民間的百姓,每年為了糧食的問題,要生出許多事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