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寇季連哄帶騙下,九位監軍答應留在沙州。
有他們九人幫忙管理沙州,相信沙州一定會很快進入到他想要的局麵。
寇季再三確認了沒有其他人願意留在沙州以後,就朗聲笑道:“一會兒散了以後,諸位可以去城內隨便挑選地方,作為以後諸位的府邸之用。
我不僅會賜給諸位良田、美人,還會從黃頭回紇的俘虜中,以及沙州回鶻的女子們當中,為你們挑選十數位仆人。
以後諸位在沙州,可要好好的出力。”
“多謝寇欽差……”
“好……言歸正傳。”
寇季在許諾了一番好處以後,道:“我準備將民夫們分為三批,其中一批,一萬人,留在城內,清理沙州城內戰後的殘垣斷壁,為沙州城以後的重建,奠定基礎。
其他九萬多民夫,會同黃頭回紇的一萬多俘虜,一並送出沙州城,在沙州城外開荒、種地、放牧、種樹。
民夫所需的農具,我帶過來一些,可以暫時發給民夫們使用。
在沙州城內,我們也繳獲到了少量的農具,也可以發放給民夫們使用。
此外,繳獲的一些鐵器,我會吩咐軍中的匠人們融了,打造成農具,發給民夫們。
爾等在帶領民夫們開墾荒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先幫助那些願意留在沙州的民夫們開墾出他們所需的良田。
然而再開墾其他的。
分給民夫們的良田,或者開墾出的其他田地,必須遵循,一半農耕,一半種樹的原則。”
“一起種上莊稼不好嗎?為什麼要種樹?”
有監軍開口疑問。
不等寇季開口解釋,範仲淹淡淡的道:“為了防沙……”
寇季點頭讚歎道:“不錯,為了防沙。若是我們將沙州的土地,全部變成了良田,等沙州境內卷起沙塵暴的時候,那麼良田就會被淹沒。
我們所做的一切,將會變成無用功。
我們要在開荒的時候,種樹、種草。
我們要將現在的那些沙土地,慢慢的變成良田、樹林。
而不是讓沙土地,將我們的良田、樹林,變成沙土。”
監軍們驚愕的盯著寇季。
改天換地,那可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完成的。
沙州的沙土地並不少,想要將那些沙土地變成綠洲,至少得數十年、上百年耕耘。
寇季看出了監軍們的心思,笑道:“我並沒有要求諸位立馬將荒漠變成良田,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我們做一點,後人做一點,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諸位不必太過關注此事。”
有監軍咬牙道:“可是種一半樹木的話,那良田產出的糧食,就會減少一半,我們開墾荒地的目的,也會折損一半。”
寇季聽聞此言,笑道:“種樹也是可以獲得收益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一類可以在沙州存活的果樹,皆可以種植。
胡楊之類的防沙樹木,我們可以選擇栽種在路上,或者是沙土和綠洲的交界處。
不一定要種在田間。”
監軍們聽到這話,恍然大悟。
“至於放羊牧馬的草場,我們可以放在綠地深處……甚至,除了馬匹外,牛羊還可以圈養……”
“……”
寇季細細的給監軍們講解著,如何在沙州開墾良田,如何防沙,如何放牧,如何指導百姓們將核桃晾曬成乾果、做成核桃酥,如何引導百姓們釀製葡萄酒、曬瓜果乾之類的事情。
事關沙州以後的治理,監軍們聽的很細致。
他們越聽越心驚,越聽越覺得佩服。
在寇季的講解下,一個貧瘠的沙州,一個荒蕪的沙州。
硬生生的從一無所有,變成了一個沙漠綠洲。
一旦寇季講解的那些政令全部落實。
沙州將會變成一個十分富庶的地方。
一瞬間。
監軍們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官白做了。
他們也覺得,朝廷的許多官員,做了多年官,也白做了。
明明有的是辦法,將貧瘠的地方變富庶,將富庶的地方變得更加富庶。
但大宋立國至今,許多地方並沒有變化。
監軍們深深的感受到了朝中官員的不作為。
一些官員,一開始還懷著功利心,要留在沙州做事。
可聽完了寇季的講述以後,他們決定踏踏實實,不求任何東西的留在沙州,將寇季的一項項政令落實。
看看沙州是不是會變得富庶、繁華。
若是沙州真的能變富庶、繁華的話。
他們一定會放聲嘲笑天底下所有掌權的官員。
同時。
監軍們對寇季的神情,從最開始的畏懼,變成了敬佩。
當寇季一席話講完的時候。
範仲淹率先起身,在所有人的矚目下,踏步走到了寇季麵前,持弟子禮,向寇季深深一禮。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得您教誨,學生才知道,原來當官,居然可以為百姓做這麼多事,原來官,還可以這樣當。
先生在上,受學生一拜。”
寇季的話,對範仲淹的衝擊很大。
大到足以顛覆範仲淹的三觀。
範仲淹雖然還沒有驗證寇季所說的話的對錯。
但通過寇季的態度,以及寇季所提出的政令,他已經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官。
寇季一臉愕然的起身,不顧身份的道:“範兄,你這是作何?快快起來。”
範仲淹搖了搖頭,長歎了一聲,“昔日身居汴京城,看遍了大宋所有的官員,也看遍了大宋所有官員的作為。學生以為,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是為官之道,什麼是為民做主。
如今聽了先生一席話,學生才發現,昔日被學生當成至理的為官之道,有多麼可笑。
若天下官員,皆如先生一樣,將朝廷、將百姓放在心間,事事為百姓著想,事事為朝廷著想,我大宋何愁不興?”
範仲淹此話一落,其他的監軍們,紛紛出列,持弟子禮,向寇季施禮。
“學生拜見先生……”
寇季哭笑不得的看著範仲淹,“範兄,我哪有你說的那麼好。我不過是一個貪財的俗人罷了。在斂財一道上,頗有建樹,所以懂得一些讓百姓們富起來的辦法。”
範仲淹鄭重的搖頭道:“先生不必過謙。朝堂上的文武們,平日裡皆以忠臣良將自居,以能吏乾臣揚名。可他們治理我大宋,治理了數十年了。
我大宋並沒有多少變化。
以前學生不知道如何幫朝廷做事,如何幫百姓們做事,所以以為朝堂上文武們的為官之道,就是真的為官之道。
如今聽到了先生之言,學生才明白。
朝堂上文武們的為官之道,就是不作為。
因為他們的不作為,所以我大宋江山,數十年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們若是如同先生一樣,真正為朝廷、百姓做事,我大宋恐怕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