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滿懷期待地想著這個約定,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為了以繪畫為生,趙春花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無數個日夜她都在桌前苦練,從最基本的線條到色彩的搭配,她都力求精益求精。
每當夜深人靜時,她總是獨自坐在燈下,一筆一劃地勾勒著心中的夢想。
這不僅是對技藝的追求,更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在原主的記憶中,她的確接觸過纏花。
那時舒常期去省城參加考試,她陪伴在一旁,在城市的首飾店內見住了這類工藝品。
那些纏花精美絕倫,令人目不暇接。
那裡不僅展示有纏花,也有用絨毛製成的花朵。
那些絨毛花朵觸感柔軟,顏色鮮豔,但相比起來,纏花似乎更具藝術氣息和靈動之感。
但這些花飾設計簡單,做工也較為粗糙。
儘管如此,這些初見的工藝作品仍然讓趙春花感到震撼和好奇。
她開始仔細觀察那些花朵的構造,琢磨著如何將這種技藝運用到自己的畫作之中。
鑒於已有先前的例子可循,趙春花動手嘗試時更顯得信心滿滿。
她相信自己能夠做出更加精致的作品,甚至比那些市麵上的花飾更加出色。
為此,她特意到書局中查閱了大量的花草圖案資料。
這裡的書籍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她如饑似渴地瀏覽每一本相關的書籍。
畢竟很多植物的模樣她是未曾親眼見過的。
所幸趙春亮擔任著書店老板這一角色,在他的掩護下,趙春花才能有機會接觸到豐富的繪畫素材和技藝指南。
哥哥的理解和支持讓她倍感溫暖,也給了她更多的勇氣和動力。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家小店之中不僅擺放著傳統經史子集等經典著作,更有各種傳奇異事的小冊子,甚至話本類作品也被專門擺設在一個架子上。
這些書籍琳琅滿目,吸引了無數來往的讀者。
儘管如此,當趙春花隨手翻閱幾本後,並未找到任何能激發興趣讓她繼續閱讀下去的作品。
她發現這些小說大多講述富貴人家小姐與貧苦青年之間的愛情故事,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新穎之處;倒是未曾讀到過富裕少爺看上平民女孩的情節安排,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們對讀者口味把握得相當精準,這也讓她對自己的創作有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能夠學習書寫技能的人大多數都承載著家族的期望,而真正有能力購買書籍的,則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男性。
在那個封建社會,女性往往被視為附庸,被期待的是溫婉和服從,而不是才華橫溢或者獨立自主。
看著麵前這些書籍的內容,趙春花不由得輕輕地搖了搖頭。
她的腦海裡有著無限多的想法與構思,可以說隻要她想說,可以連說數小時也不重複;但是要將腦海中那些靈光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