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師父,這個是真好用,想大火就大火,想小火就小火,特彆好控製,師父,四合院那兒廚房不改個這個嗎?”
一提到這個爐灶,六子就兩眼放光,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原來街道辦那裡,爐灶那叫一個難用,隻是單純的做大鍋菜或者家常菜,沒有問題,但是想根據許大春教自己的那樣控製火候,想都不要想。
“改,等騰出時間來,最近有點忙,忙完了就改。”
這個決定也是他想了好久的,原本在他的記憶中,四九城在1965年一月就已經有了煤氣罐,所以他打算直接上煤氣罐的,可是打聽了一番才知道,說是灌裝試驗,那是真試驗啊,第一批就隻有八戶人家用上了。
直到1965年十一月末,西郊灌瓶站才建成並成功運行,同年年底,包括石油部宿舍那8戶居民在內的肆仟捌佰捌拾貳戶居民成為四九城率先使用煤氣罐的液化石油氣用戶。
說白了,普通老百姓現在根本就用不到,灌裝和配送的製度方麵也不完善,更彆提什麼灌裝點兒了。
事實上,直到七十年代後期,液化氣罐才逐漸進入老百姓家裡,但是這個逐漸的速度,其實還是有點慢的,畢竟一罐氣兒不便宜,2013年的時候,四九城還在昌平、通州、延慶等地搞送氣下鄉工程,給液化氣發放補貼,在此之前,這些地方還是燒煤燒柴為主。
許大春當時是托關係打聽的,人家給回話的時候也說了,想用的話,也能給他搞到指標,但是許大春一想,還是算了吧,世道太亂,動不動騎個三輪車拉液化氣罐回家太惹眼。
老百姓對沒見過的東西好奇心很重的,到時候肯定傳的到處都是,天知道哪個紅眼怪或者某些GWH的“正義使者”,會來找自己麻煩。
再加上自己家做飯頻率也比較高,強度也大,一罐氣用不了多久,灌氣也是個麻煩事兒,也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