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考量(2 / 2)

劉協怎知不是這個理,全天下人都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失去忠臣之心,更可能激起其他諸侯的不滿,甚至引發更大的動亂。劉協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朕明白汝等的憂慮。但朕身為天子,豈能因私怨而枉法?”

看向袁紹:“袁紹,朕問你,朕可何曾虧待於你,你卻為何要背叛朕,背叛漢室?你若能坦白罪行,朕或許可以考慮從輕發落。”

袁紹麻木著臉,想為自己謀條命,轉頭一想任他再怎麼求饒,天下人也不會放過他。

他知自己的罪行已昭然若揭,任何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

袁紹閉上眼:“我欲成霸主,何罪之有?我欲成大業,何罪之有?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我不過是為了爭奪天下,何錯之有?我袁紹,雖敗於你劉協之手,但天下英雄,誰無敗時?我今日雖死,但我的誌向,我的夢想,卻不會隨我而去。我袁紹,雖死猶榮!”

顏良聽罷,怒火中燒,但袁紹的這番話,卻也讓他心中生出一絲敬意。

亂世哪有什麼無辜者,哪有真正的正義?在這片混亂的天地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誰人不沾有人命?

劉協看向荀彧:“文若,你覺得朕為何要寬恕一個謀逆之人?”

荀彧無視顏良的怨視:“陛下,寬恕並非無原則的縱容,而是以寬大為懷,以德服人。袁紹雖有罪,但若能以寬恕之心待之,或許能感化其他心存疑慮的諸侯,減少內亂,穩定人心。此舉亦可彰顯陛下仁德,使天下歸心。”

“然而,寬恕亦需有度,不可縱容其再犯,否則將後患無窮。”

顏良不服,他一向畏懼荀彧的智謀和深沉,可現在兄弟九死一生,主子卻要寬恕敵軍,對他而言是一種背叛。

顏良緊握手中的長刀,直視著荀彧,仿佛要將他看穿。若非荀彧在劉協麵前進言,袁紹早已人頭落地。

顏良的怒火在胸中燃燒,再也忍無可忍直言:“你莫非是身在漢室,心在袁軍?你荀家世代忠良,怎可與逆賊同謀?陛下,臣雖愚鈍,卻也知忠義二字。袁紹犯上作亂,罪不容誅,若寬恕此人,豈不是對忠臣義士的背叛,諸位將領又如何看待陛下?臣請陛下三思,勿因一時之仁,而失天下人心。”

荀彧垂頭不再多言,劉協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中已有定奪,揮手道:“袁營所有人押入大牢,五日後即刻押送至西北邊境,終身監禁,不得再踏入中

原半步。朕的仁慈有限,但朕的決斷不容置疑。顏良,你忠心可嘉,朕記在心上,但朕的決定不容你質疑。退下吧。”

顏良雖心有不甘,但見劉協態度堅決,隻得收起長刀,低頭退下。荀彧見狀,心中暗歎知道顏良雖勇猛,但對朝政的複雜性理解尚淺,拱手告辭,前去安頓百姓事宜。

長安的劉備四人聽聞陛下勝戰的消息,皆是喜形於色。

關羽捋著長須,麵露微笑,說道:“陛下英明,此戰大勝,定能穩定朝綱,威懾四方。張飛則拍手叫好,聲音洪亮:“好!好!好!這下子那些逆賊知道厲害了!”

諸葛亮笑而不語,劉備問他:“陛下為何不殺袁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