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沙漏放置在桌案上,“此沙漏將作為文鬥和武鬥的時間限製,一旦沙子流儘,辯論和武藝的較量即刻結束。”
曹丕不停地往荀彧身上瞄,顧忌他站在劉協的身邊,按捺住心中的不滿,朝他不斷地使眼色,荀彧佯裝看不到,側頭與郭嘉低聲交談。
郭嘉輕輕點頭,示意曹丕稍安勿躁,曹丕見狀,隻得收回目光。
“輸贏的標準就以沙漏的結束為準,沙子流儘之時,便是勝負揭曉之時。誰說的有理有據,誰便勝出。朕希望這場辯論能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誰還有意見?”劉協環視四周,無人敢再提出異議,眾人皆點頭稱是,
隨著沙漏的開始,辯論正式拉開序幕。
諸葛亮與司馬懿各自持一方,先是司馬懿沉著冷靜地開口:“敢問先生今天下大勢何如?”諸葛亮回答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群雄割據,戰亂頻仍,百姓流
離失所,實非長久之計。吾以為,唯有仁德之君,方能一統江山,還天下以太平。”
司馬懿聽後,微微頷首,對諸葛亮的見解頗為認同。
接著,他繼續問道:“那麼,先生認為何人能擔當此重任?”
諸葛亮笑道:“自然是漢室天子。”話音剛落,許昌百姓應聲鼓掌吆喝:“陛下!陛下!陛下!”
諸葛亮的言辭讓在場的曹營謀士和將領們麵麵相覷,還想拉攏此人,沒想到諸葛亮會如此直白地支持漢室,頓時歇下了心思。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回答早有預料,他不緊不慢地回應:“先生所言甚是,但天下大勢,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若無賢臣輔佐,縱有仁德之君,亦難成大業。”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曹公的推崇,暗示著曹操才是能夠結束亂世的真正人選。
司馬懿一手握著茶杯:“那請問何為賢臣?如你所見賢臣者,必能洞察時勢,審時度勢,輔佐君王,以德服人。他們不僅要有過人的才智,更要有忠誠之心,能夠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出謀劃策。”
“賢臣之於君王,猶如舟之於水,不可或缺。在亂世之中,賢臣更是能夠穩定民心,凝聚力量,為結束紛爭、恢複秩序發揮關鍵作用。而諸葛亮先生,您是這樣的賢臣嗎?”
劉協不由地多看了幾眼這司馬懿,這嘴巴不去做說客真是可惜了。
他那番言辭,不僅巧妙地避開了諸葛亮的鋒芒,還將話題引向了對曹操的推崇,最後再把問題踢回給諸葛亮,讓其不得不麵對自己對漢室的忠誠與對曹操的評價。
司馬懿的機智與深謀遠慮在這一刻展露無遺。
劉協都為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
諸葛亮不慌不忙地回答:“賢臣之於君王,確如舟之於水。然而,賢臣之用,不僅在於輔佐,更在於能夠明辨是非,敢於直言進諫。在下雖不敢自比賢臣,但若有機會,定當竭儘所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