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南陽的一座古老茅廬內,諸葛亮正閉目養神,他的身旁擺放著幾卷竹簡和一張描繪著天下大勢的地圖。
屋外外,細雨綿綿,仿佛連天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而哀鳴。
諸葛亮的眉頭微微一動,似乎感應到了什麼,緩緩睜開雙眼,目光深邃而遙遠。
廟外傳來馬蹄聲,急促而有力。
“有人在裡麵嗎?”一個聲音從茅廬外傳來,打破了茅廬內的寧靜。
諸葛亮緩緩起身,走到茅廬邊,輕輕推開木門。
門外站著一位身著文士服飾的男子,雨水打濕了他的衣衫,容貌俊朗,眉宇間透著一股書卷氣。
身側跟著兩人,皆是身材魁梧,麵容剛毅,膚色黝黑,一看就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隻不過一人下巴上蓄著濃密的胡須,另一人則麵無胡須,顯得更為精乾。
他們身著鎧甲,腰間佩劍。
三人正打量著他,胡須茂密的男人轉頭對身側的人道:“這人瞧著弱不禁風的,大哥你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不,我找的就是這裡。”俊朗的文士男子回答道,他的目光堅定而深邃,直視著諸葛亮的眼睛。
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對這突如其來的訪客並不感到意外。
“請進,外麵雨大,彆讓雨水淋濕了。”他側身讓出一條通道,邀請他們進入草廬。
三人跟隨諸葛亮走進草廬中,草廬雖小,卻顯得格外寧靜與莊嚴,兩個書童正忙著擦拭著案台,台麵上香煙繚繞,一派肅穆。
諸葛亮示意三人坐下,廟內僅有的幾塊草席上,三人依言落座。
“三位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貴乾?”
他的聲音平和而有力,透露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質。三人中為首的文士微笑著回答:“我們是奉命來請先生出山的。”
“你們是?”
“鄙人姓劉,名喚備,字玄德。此番前來,實為求賢若渴,欲請先生出山輔佐。”為首的文士男子恭敬地回答,指著兩側的人介紹:“這個是關羽,字雲長,以勇猛著稱,是我最得力的武將之一。而這位是張飛,字翼德,他的武藝也是無人能敵。”
劉備繼續介紹
道,言語中充滿了對兩位兄弟的驕傲和信任。
諸葛亮一手摸著白須,微微一笑,目光掃過三人,“我乃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不過,我早已淡泊名利,隱居於此,不問世事。三位還是請回吧。”
劉備聞言,麵露難色,但隨即又恢複了堅定的神情,“先生,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我等不忍見此慘狀,故立誌要平定亂世,恢複漢室江山。然而,我等雖有誌向,卻缺乏治國平天下的良策。聽聞先生才智過人,深諳兵法,故特來請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諸葛亮對這些話早已聽地耳朵生繭,“這些話我已聽膩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常理。然而,我諸葛亮雖隱居山林,卻並非對世事一無所知。”
“劉備,你若真有心平定亂世,恢複漢室,便須有更長遠的打算,非一時之勇所能成事。我若出山,非為名利,而是為了天下蒼生。你若能明白這一點,再來與我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