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台上的老師講課用方言啊!
跟海島方言比起來,本地的方言偶爾倒是能靠猜靠聽弄明白個四五分,可這也不成啊…
等離了教室,徐春嬌也沒回家,問了路去了一趟學校食堂。
食堂小黑板也有菜單,都是早飯。
大白饅頭兩分錢一個
大油餅子七分錢一個
餛飩小餡的九分錢一碗
還有小籠包,五分錢一個
都不要糧票,都比外頭買劃算。
居然還有個清真窗口,大早上有羊肉大蔥餡餃子,現買現包,六毛無半斤有25個,要半斤糧票。
不是學生或者教職工不給買。
有瞧小老太麵生問幾句的,聽說是孫子孫女剛轉學來還要說幾句真是操心呦,這是擔心小孩子吃不好上親自來食堂把關呢。
人家就挺熱情的把一日三餐啥情況都給說了一遍。
不一定比那些大廠子夥食好,但也差不到哪裡去...
再回去時,徐春嬌還碰見了垂頭喪氣的方家小子。
小孩估摸著餘光瞥見了老太太,下意識走快了幾步。
不是耍性子,是意識到這老太太不像爹媽那樣萬事能由著自己,人心裡頭發怵。
來來去去的,等徐春嬌回到老方家其實才早上九點多。
老方家又鬨騰上了,還是那閨女的婚事。
不過這會當媽的隻能勸著閨女回去過日子吧,不然還能咋的,總不能真一拍兩散吧,說著說著母女兩抱著一塊哭。
這會剛去上學的又因為丟三落四回來了,一家子雞飛狗跳。
已經回來的牛翠蘭鬆了口氣。
她回來時方明珍不在,剛好撞見這一家又是爭吵又是抱頭痛哭,隻好龜縮在房間裡不好出去。
這會是個好時機,人開溜理由都想好了,就說上郵政局給家裡報個平安。
還沒張嘴呢,倒是老太太先開了口,問糧票換好了沒有,上哪換的,有沒有瞧見賣糧食的,說是打算讓兩孩子住校,這會正好出門再看看。
牛翠蘭還尋思親媽借口找大了呢,結果出了門真去了集市,去郵政局打長途也安排上了。
牛翠蘭:“....”我想得多餘了
往鎮政府收發室打是大家夥提前通好氣的,比先接往鎮子海鮮飯店附近的公共電話亭,再讓守著電話的電話員會到海鮮飯店喊人來要方便。
按牛進棚說法,他可沒少瞧見同事偷偷用公家的座機打電話,他們家可能一年到頭就這麼一次,沒什麼好放不開的。
那邊這兩天也在等著消息呢。
打長途雖然方便,但得長話短說,牛進棚連提一嘴自己病好了都顧不上,得趕緊跟親媽說一說加工廠的事。
那邊聽說大兒媳又回來拿第一版的申請材料也靜默了幾秒,來了句‘還能這麼玩,真是受教了。’
牛進棚還想接著說,卻聽那邊有人跟老太太借錢,說是廠子裡交代過來給一個出差的同事打電話。
三塊錢剛才還揣兜裡呢,要繳費的時候才發現沒了。
牛進棚聽那邊動靜,老太太好像真借了錢。
再對上話時,人憂心忡忡的提醒親媽,可要出門在外要小心騙子啊。
小老太慢悠悠的說:“我信他是真話。”
這知人知麵不知心,咋能隨隨便便相信外人呢!
當兒子的剛想再勸,就聽話筒那邊幽幽來了一句,“因為我剛才真撿著了三塊錢.”
牛進棚:“…”我勸得多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