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進棚坐駕駛室方向不對,沒能瞧見弟弟。
都是一家人,見個麵還得抓時機,而且還是沒能見上麵,叫他怪難受的
本地的路四通八達不算特彆難走,已經是老司機的牛進棚一打聽就能徑直開到目的地。
到了駐地得挨檢查,還得填寫單子,又檢查了貨車以後才被批準繼續往裡頭開。
牛進棚被喊下來,換了個年輕汽車兵上的車,到了家屬樓才把車子還給他。
因為都是提前打報告提前審批過了。
沒一會就有個抱著一壘資料的男同誌過來領著他們到一處磚房
秦淑芬和牛進棚都沒敢跟人家搭話,還是那男同誌自個語氣輕鬆的文,“牛排長老娘沒來?”
牛進棚不知道啥該說啥不該說,回答得一板一眼,隻叨叨家鄉要建設公社初中,老太太脫不開身呢。
那小同誌聽得直感慨,難怪能培養起牛排長那麼高的覺悟呢。
牛進棚感覺挺奇妙,有種沾了弟弟光的自豪感,又聽那小同誌忽的語氣低落,“那個連的原排長跟我還是老鄉,可惜犧牲了。”
話很好懂,也就是因為犧牲了才有了牛進家的提乾。
日夜相處,活生生的人就這麼沒了,秦淑芬總算明白為啥丈夫那一封家書裡對提乾的事隻是一筆帶過,好像不那麼積極高興似的。
秦淑芬如今也高興不起來了
戰爭真是害死人,老百姓哪一天才能過太平日子。
洋辣子轉悠半天了,仰頭問,“媽,女人老了就是老娘對嗎?”
顯然人有聽大人剛才的談話。
氣氛好些了,秦淑芬想了想覺得可以這麼解釋。
洋辣子問題就更多了,嘴巴跟掃機槍一樣噠噠噠,那男人老了是不是可以叫做老夫,這麼想的話,那女人也可以叫老婦,夫婦就是這麼來的
秦淑芬立刻假裝去看麵前的磚頭房子,不理小碎嘴子,否則沒完沒了。
乍一看屋子挺好的,是磚頭起脊房,門框和窗戶框都給刷成綠色,雖然不是獨門獨院,但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個小院子,左右兩邊的院子都有人種菜呢。
不過房門前頭壘著五層煤球,還有一剁柴火。
秦淑芬還尋思誰家沒地兒,放過來占地方,就聽那小同誌說都是軍嫂們幫忙添置的,還叫他們進屋看看。
屋裡頭也是刷了衛生牆的,就是上頭白下頭綠,隻不過是舊屋子了,處處有斑駁的牆皮。
不過也有好的地方
屋子通電,小同誌還拉了燈繩看看電燈泡還亮不亮。
常規15瓦的電燈泡,倒也是足夠照亮整個屋子,而且還不是家鄉的沼氣燈,正兒八經有線路的那種。
帶家具來是對的,真真就是一間空屋子。
牛進棚剛琢磨怎麼把滿車的家具往裡頭倒騰,就已經有一小隊人列隊走了過來。
周圍還在家的軍嫂們也紛紛走出了家門,各個都掛著笑,熱情的拉著秦淑芬的手,還要誇一誇,逗一逗洋辣子。
男人們負責把大件家具往屋裡頭搬。
一個隨和的軍嫂給了個建議,叫人把廚房安在後屋,其他人都是這麼乾的,往後做飯洗洗刷刷啥的還能聊天呢
人還叫秦淑芬不用客氣,想怎麼安排灶房說一聲就行。
一日三餐都要用到地方,得安排順手咯。
秦淑芬帶來的東西很多很全,鍋碗瓢盆都有,好些當時就挎著個小包裹來的軍嫂都誇她想得周到。
米缸也帶來了,裡頭不僅有大米還有雞蛋和掛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