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家其他人也都早起準備去上早工分,而早飯都是等掙完早工分再回來吃。
要上學的牛建國和大妞自個勺了點昨晚上特意剩下當早飯的稀粥,往裡頭滴幾滴醬油就是早飯。
兄妹兩都覺正常得很,有些同學都不吃早飯,出了門如果路上能看到些野果那就是早飯,看不到就不吃,噸噸噸喝幾口涼水也是一樣的。
吃飽了的牛翠蘭就卷起袖子讓大家忙去吧,她給大家做了早飯再走,也好孩子們吃個熱乎的才上學。
她跟喂了雞的牛桂枝碰上麵。
都是早上沒活兒,所以就一塊結伴,跟著大妞和牛建國去公社小學。
當老師的作息都差不多,王老師也早起了,帶著姐妹兩屋裡屋外的看。
王老師是瓦頂泥巴屋,雖然隻有一間房但麵積不小,有四十多平方米。
屋子正前方還有個***的禾坪。
屋裡頭用泥巴磚頭對壘起四柱,上麵擱上木板就是床了,還有個依舊是泥巴磚頭砌起的四方磚,放了個纖維板當是吃飯的桌子,還有兩把用草繩綁了又綁的凳子。
家具不咋樣,但女同誌住的屋子總是會齊整不少,過年都知買來窗花仔仔細細的糊上。
姐妹兩踩著三合土的夯實泥巴地麵跺了跺腳,除了有點坑坑窪窪外也不起灰,挺好的。
王老師也忙說可不是麼,她搬來時又用泥巴抹了一片地麵,整得光滑堅硬不起灰,有時候掃地都不用灑水呢。
瞧著沒啥問題,牛翠蘭心滿意足的回農場去。
牛桂枝送了人一程,碰巧撞見有生產隊在賣豬仔。
先鋒生產隊是跟豬場賒小豬,自己不留豬種,但有些生產隊依舊采用豬號集體養豬,把種豬當成是生產隊的副業。
牛桂枝一回家就要去找老太太,剛好碰見從油坊回來吃早飯的兄弟兩。
豬場那邊還沒消息,要是人家生產隊的豬仔養拿來養也可以,牛進倉一口氣問妹妹,“一隻豬仔多少錢?送不送貨上門?聽說有的生產隊現在養的是寧鄉豬,那有豬仔的生產隊賣的是咱們本地豬還是外地豬?”
見妹妹被問蒙了,牛進倉安慰的拍拍人的肩膀。
很正常,他那會去買機器的時候也是這麼被鍛煉起來的。
牛進棚一直在看不遠處一個陌生男人。
生產隊平日都是自己人來往,一旦出現個陌生人就會很紮眼。
對方似也在觀望,走過來悄聲問兄弟兩,“聽說你們這有油坊,能幫著煉點花生油麼,我可以付加工費。”
牛進棚和牛進倉對看了一眼,示意妹妹先去找老太太說豬仔的事。
“你要煉多少花生油。”
那男人把拎著的布袋給他們看,估摸著就十來斤吧。
數目也不多。
他們半機械化的,一斤花生大概出油四兩,而且用不到什麼人,兄弟兩個就搞定了。
牛進倉又問;“那給多少加工費?”
那男人隻願意給八毛錢。
兄弟兩麵上露出為難神色,好叫對方不會察覺內心的雀躍,這錢實打實的也太好掙了。
“進倉,進棚,乾啥呢!”遠處有社員喊,“育秧苗到了,要人手!”
隊上並不是大規模種植水稻,所以開春都是買的育秧苗,回頭這條路人可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