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從這木頭牆之中將一根根的木頭抽下來,是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眼下看來我們似乎遇到了死結。
我心中也在暗暗地支持著劉軍的話語。
在我想來,如果選擇撤退的話。那也就不用再冒險去做什麼事情。
而在我離開之後,可以選擇再去刈河縣博物館找張筱雨。
借助張筱雨手中的手機與吳局長取得聯係,將這重大的發現告訴給吳局長。
畢竟黃腸題湊這種級彆的墓葬非同小可,也證實了之前那山洞入口中墓門上所寫的文字。
這的確是一座將軍的墓葬,級彆很高。
隻不過這位將軍是王莽時期的哪一位將軍,目前我們還無法定論。
除非能夠找到這座墓葬中所寫的那些文字,又或者找到墓主人隨手隨身陪葬的印章之類的東西。
但是麵對這樣的一座,等級如此之高的古墓葬,李隊斷然是不會放棄的。
“時間不等人,老劉,如果我們錯過這次機會的話,你我此生還能夠再遇到這種級彆的墓葬嗎?”李隊的一句話,讓劉軍也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咱們試試吧,萬一成了呢?”
“就算成不了,我們也可以先行撤退,總比在這種節骨眼上放棄要強的多。”劉小軍麵對他從未見過的黃腸提湊級彆的墓葬,心中的那股好奇以及貪婪之意也根本壓製不住,於是開始攛掇起他的父親劉軍。
“那咱們就試試,大夥兒先各自找找,看有沒有什麼能夠動手的地方。”縱使劉軍見多識廣,但是麵對上這樣的一座古墓葬,他也不可能不動心。
我們幾個於是舉著強光手電,都站在那黃腸題湊,無數根木頭所堆成的木牆前,開始仔細的查找了起來。
我走在黃腸題湊前,用手摸著那一麵有些微微潮濕的木牆,心中也不由得感慨,想要修建這樣的一座黃腸題湊,恐怕至少得砍掉幾千棵樹才可以做到。
而幾千上萬棵樹,可以說是一片小樹林了。
這也是為什麼黃腸題湊這種墓葬形式,在漢朝以後就逐漸消亡的原因。
木頭長得可沒有人長得快,一旦那些粗大的木頭砍伐殆儘之後,想要再去生長起來,至少需要兩三百年的時間。
而這兩三百年的時間,往往就是一個朝代的更迭。
更何況在古代,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木頭,不單單是墓葬,最為關鍵的修建那些宮殿,更是需要粗大的樹木作為支撐。
如果大家了解過古建知識的話就知道。古代的木構建築,牆並不是作為承重的載體,而是那些梁柱。
所以大家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的古建築往往四周的牆壁都坍塌掉,但是屋頂還依舊保持原貌,並沒有徹底的塌毀。
這是因為整個屋頂的重量幾乎都被梁柱所支撐著,重量隨著各種梁柱傳導在地上,由此才能夠保持千百年而不曾倒掉。
元代和元代以前的木建築,可以成為早期木構建築。
大家如果見過這種年代的古建築的話,就會明白,元代以前的木構建築,鬥拱都非常的碩大。
不論是梁架還是柱,都非常的粗大。
但是在元以後,特彆是明清時期鬥拱都變得非常小。
一方麵是因為鬥拱逐漸變做了裝飾的作用,不再承受受力,另一方麵就是木頭已經快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