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由179名登山運動員和255名科考、氣象、通訊、新聞、醫務、交通運輸和後勤人員,組成的人數眾多的登山隊。
這也是珠峰曆史上最龐大的一支隊伍,他們不僅承擔著登頂的任務。
而且肩負著測量珠峰高度的使命,以及進行地質、大氣物理和高山生理等科學考察的任務。
當馮辰見到這支隊伍後,隻好向上級申請增派人手。
最後經過上級溝通,由‘紅山宮’連隊抽取一個排的兵力。
由王連長親自帶隊,加入馮辰的警衛隊伍並聽從他的指揮。
其實這也並不是我國第一次攀登珠峰了,前世的60年5月已經有四位英雄登上了珠峰。
但是當年那次登山探索,並未被國際社會正式承認,這源於當時的曆史條件和設備限製。
而且當時是在關於珠峰,歸屬權的談判尚未解決之際。
我國派出的一支由214人組成的登山隊,於1960年開始挑戰珠峰。
儘管他們克服了嚴酷的環境,成功在淩晨登頂。
但由於技術限製,沒有留下清晰的錄像作為證據,因此遭遇了不被承認的境地。
後來又因種種原因,再次攀登珠峰的計劃一拖再拖。
一直到了今天,現在科研人員和登山隊全部到齊後。
上級領導還專門開了一次動員大會,然後在邏些人民的歡送下離開。
沿途各地人民都很熱情的招待大家,駐軍部隊也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最後終於安全抵達珠峰腳下,海拔5000的登山大本營。
開始進行適應性訓練,大本營的設施齊全。
不但有通訊室和外界聯絡,還專門設立了‘珠峰廣播站’...
大本營的氣象站每天認真工作,及時掌握附近的氣象變化信息。
此時登山隊進行了三次適應性行軍,偵察修路隊提前從大本營出發。
分彆在6500米營地、7600米營地,分彆建立了多個營地。
最終打通北坳大冰牆的道路,成功登上北坳,完成了偵察修路任務。
而且還有藏胞熱情支援登山隊,他們把犛牛趕到過去。
到達了的高度海拔6500米,幫助運送了大量的登山物資。
此時的馮辰他們也經過多次訓練,跟著登山隊來到了營地。
當馮辰到了這裡之後,發現此處的景象非常震撼!
冰麵上的巨大漂礫保護了
冰塔區絢麗多彩的“水晶宮”~冰洞!
由於光線的反射,在洞壁上映出變化萬千的花紋,光彩奪目很是好看!
馮辰跟著偵察修路組,在裂縫地段架設金屬梯,確保後續隊伍安全通過。
不過這裡已經是常人,無法抵達的區域了。
接下來就是登山突擊隊的路了,馮辰因為有係統加持。
竟然也通過選拔,加入了登山突擊隊,並負責物資和協助勘探工作。
突擊頂峰的運動員出發前,大家都在動員大會上表決心。
馮辰和一名同誌接過莊嚴的紅旗,帶上金屬測量覘標。
不過當突擊隊一行17人,來到海拔7400米的高處。
風越來越大,行動越來越艱難。
登山隊決定突擊隊暫時下撤,隊伍按照指示下撤到海拔6500米的營地。
等了兩天珠峰地區風勢稍減,突擊隊繼續向頂峰挺進,當天就到了海拔7007米的北坳。
短暫休整後通過海拔7400米的“大風口”,到達了海拔7600米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