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打撈遺體的時候,救援隊聽見沉船裡麵,傳來了非常詭異的哭聲。
剛開始,救援隊員們還以為有幸存者,結果拿著生命探測儀一掃,一個幸存者都沒有發現,沉入湖底的人全都死了。
救援隊回來以後,打開隨身攜帶的錄音裝置,就聽見錄音機裡麵,播放出湖底的哭聲,哭聲很雜亂,不是一兩個人的聲音,像是有一群人在哭,男女老少都有,而且哭聲中還夾雜著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尖叫,有人在喊“放我們出去!放我們出去!”
救援隊嚇壞了,有人說這些哭聲是湖底冤魂的聲音,誰再敢下去,誰就會被這些冤魂帶走,以至於救援隊的隊員們全都不敢下水,打撈遺體的工作也陷入僵局。
在這支救援隊裡麵,有個名叫廖飛宇的隊長,這個人心地善良,宅心仁厚,看見死者家屬悲痛欲絕的樣子,他的心裡也非常難過。
身為救援隊長,他不能給死者家屬一個滿意的交代,甚至連死者的遺體都找不回來,他感覺自己對不起肩膀上的這份責任。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廖飛宇帶上潛水裝備,準備一個人再次潛入鄱陽湖底,哪怕帶回一具遇難者的遺體也好。
湖底那詭異的冤魂哭聲,廖飛宇自然是知道的,他也是凡人,他也不是不怕,隻是心中的信仰和肩上的責任戰勝了害怕。
廖飛宇堅信,自己能夠成為救援隊隊長,第一,八字夠硬;第二,這些年救了那麼多生命,積了那麼多功德,天老爺都會保佑自己,不會讓自己出事的。
廖飛宇沒有叫上其他人,他知道其他隊員都被湖底的哭聲嚇壞了,他想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隊員們,湖底並不會有冤魂索命。
然而,廖飛宇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他也永遠的沉睡在了鄱陽湖底。
沒有人知道廖飛宇經曆了什麼,但是廖飛宇的死,卻讓更多的人相信湖底有冤魂索命,要不然,以廖飛宇的本事,就算打撈不出受害者的遺體,也不會把自己搭進去。
隻有一種解釋,廖飛宇是被湖底的冤魂纏住了,無法脫身。
廖飛宇本想通過實際行動來點燃大家繼續救援的信念,沒想到卻弄巧成拙,讓救援隊徹底失去了救援的信念。
如此一來,更沒有人敢繼續下水救援打撈。
在廖飛宇犧牲後不久,救援隊宣布原地解散,明確表示為了救援隊員們的自身安全考慮,不再對沉船展開任何的打撈工作。
官方救援隊都撤走了,一百多個遇難者的遺體永沉湖底,家屬們再怎麼悲痛欲絕,也沒有辦法。
其中,幾個有錢的死者家屬站了出來,既然官方不打撈了,他們就花重金,請人打撈。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幾個死者家屬砸出重金以後,果然在鄱陽湖當地組建起了一支十餘人的打撈隊。
這些打撈隊的成員全都是當地的漁民,常年在鄱陽湖上飄蕩,靠打魚捕撈河鮮為生。
他們從小在鄱陽湖邊長大,好多人世世代代都是漁民,他們對鄱陽湖很熟悉,也對養育他們的鄱陽湖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們並不相信也不懼怕鄱陽湖底有什麼冤鬼索命。
從自身因素來講,他們常年在鄱陽湖打魚,靠著鄱陽湖吃飯,自然不希望湖底埋葬著這麼多的遺體。一想到湖底有這麼多屍體,誰還敢吃鄱陽湖的魚?他們自己都不願意吃,更不要說賣出去了。
從外界因素來講,現在有人願意花重金請他們打撈遺體,在掙錢的同時也能清除這些遺體,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還能落得一個好名聲,以後來找他們買魚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