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踩點,燕西北在洛陽生活了兩月,學會了當地方言和習俗,然後又扮成山民,成天在邙山裡轉悠。
這一轉又是兩月,沒有人懷疑他的身份,全都以為他就是當地人。
這就是燕西北的過人之處,除了天賦以外,更重要的是膽大心細,每一次任務他都要經過全盤的深思熟慮,不容有一點點閃失。
因為他知道,他們這一行,乾的是砍腦袋的生意,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吃花生米,或者長眠地底。
小心謹慎,是燕西北能夠活到現在的關鍵原因。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條深藏的大魚果真被燕西北找到了,他竟然找到了南唐後主李煜的帝陵。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儘管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在文學史上卻被公認為才華橫溢的才子。
其著名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至今被人們廣為傳頌。
李煜在詞的創作方麵,不僅擴大了詞的領域,在情感表達上,更注重意境的描繪和情感的流露,其詩詞往往以扣人心弦的情感表達國破家亡時複雜的內心世界。然而就這樣一位才子,死後墓地卻成了謎。
經過燕西北的詳細勘察,發現李煜的帝陵竟然藏在一座明朝大墓
因為那座明朝大墓的“掩護”,使得李煜的帝陵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從古至今,竟然都沒有土夫子光臨過。
當然,也沒有人會想到,墓下還會有墓。
上麵那座明朝大墓自然是被土夫子光顧最多的,可以說是洗劫一空,什麼都沒有留下,甚至還被人放了一把火,燒毀痕跡,連墓主人都不知道是誰。
後麵進去的土夫子,一看這座墓穴都被焚毀了,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自然就退了出來,李煜的帝陵就這樣“苟且偷生”了下來。
隻可惜,這座隱藏千餘年的帝陵終究還是沒能躲過燕西北的“火眼金睛”。
燕西北下墓之前,也不知道這是李煜的墓地,隻是推斷帝李煜的帝陵。
按照曆史時間,李煜的帝陵肯定是先修建的,後來那座明朝大墓巧合的修建在了李煜的帝陵上麵,結果成了李煜帝陵的“替死鬼”。
在發現帝王陵以後,燕西北沒有急於行動。
前麵說過,燕西北做事非常謹慎,沒有絕對的把握他不會出手。
燕西北又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精心準備和策劃,這是他金盆洗手的最後一站,他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完美收官。
然後,他就準備帶著小翠出國定居。
目的地都已經選好了,準備去澳洲,那裡是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氣候好,風景好,生活水準高,以他們現在積累的財產,足以讓他們後半輩子衣食無憂。
小翠還有個小小的夢想,那就是在澳洲開一家美食餐廳,把華夏美食帶出去。
為了這最後一站,燕西北召集了門下十二名高手,加上自己,共計十三人,絕對算得上精英齊出。